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对近17年国内外公开报道的独立的关于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原始数据进行Meta分析,为我国子宫颈癌的预防及控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国内外2000年1月至2017年3月公开发表的我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资料。经过文献筛选后对最终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提取,使用软件Rev Man5.3处理所提取的数据。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异质性的检验,如果所得的结果显示P>0.10,I2<50%,则说明各研究间同质性较好,选用固定效应模式来分析数据;若所得的结果显示P<0.10,I2>50%,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22篇文献,经评定均≥6分,提取其中13项与子宫颈癌发病相关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Meta分析结果表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合并比值比OR=169.29,95%可信区间(95%CI)为[34.34,834.62];单纯疱疹Ⅱ型病毒(HSV-Ⅱ)感染合并比值比OR=5.83,95%可信区间(95%CI)为[2.73,12.47];衣原体感染合并比值比OR=3.88,95%可信区间(95%CI)为[2.47,6.10];滴虫感染合并比值比OR=2.65,95%可信区间(95%CI)为[1.72,4.07];细菌性阴道病合并比值比OR=5.67,95%可信区间(95%CI)为[4.00,8.04];真菌感染合并比值比OR=4.58,95%可信区间(95%CI)为[1.54,13.60];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合并比值比OR=2.53,95%可信区间(95%CI)为[1.09,5.85];口服避孕药合并比值比OR=0.30,95%可信区间(95%CI)为[0.07,1.24];绝经合并比值比OR=1.72,95%可信区间(95%CI)为[1.05,2.81];被动吸烟合并比值比OR=2.38,95%可信区间(95%CI)为[1.66,3.43];血清叶酸含量高合并比值比OR=0.49,95%可信区间(95%CI)为[0.35,0.70];口服多种维生素合并比值比OR=0.58,95%可信区间(95%CI)为[0.41,0.81];肿瘤家族史合并比值比OR=2.09,95%可信区间(95%CI)为[1.58,2.75]。结论:1、生殖道感染与中国女性子宫颈癌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HR-HPV、HSV-Ⅱ、衣原体、滴虫、细菌性阴道病、真菌感染是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HR-HPV感染是主要的危险因素。2、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绝经、被动吸烟、肿瘤家族史是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3、血清叶酸含量高、口服多种维生素是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生的保护因素。4、口服避孕药并不增加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