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结肠炎。发病率有日益增高的趋势,严重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本病采用西药治疗疗效欠佳,毒副作用大,中医药尤其是针灸疗法治疗本病独具特色,疗效肯定。本课题采用艾条温和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在临床观察的基础上,检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探讨艾条温和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作用机理,为温和灸治疗本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例患者均为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中医肛肠科的住院或门诊病人,均符合2000年成都全国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根据入院先后顺序,查随机数字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艾条温和灸进行治疗,取穴:肾俞、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上巨虚。每穴艾灸5分钟。每日1次,每治疗7日休息1日。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进行治疗,每日4g,分4次口服。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综合疗效、主要症状及肠粘膜病变的改善情况、血清IL-6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组治愈16例,占53.3%;显效7例,占23.3%;有效5例,占16.7%;无效2例;占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8例,占26.7%;显效10例,占33.3%;有效4例,占13.3%;无效8例,占26.7%;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主要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患者腹泻、脓血便、腹部压痛、食少纳差、腹胀肠鸣及形寒肢冷等主要症状在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对上述症状虽有改善,但疗效明显不及治疗组。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主要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肠粘膜病变的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肠粘膜病变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4.血清IL-6含量的改变:治疗组IL-6含量在治疗后显著降低,且接近于正常值,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血清IL-6含量在治疗后也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血清IL-6含量降低更为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在降低血清IL-6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温和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临床综合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2.温和灸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与肠粘膜病变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3.温和灸能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患者血清IL-6含量,提示温和灸可能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