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族是广东省的主要民族,其中操粤语汉族人数最多,其体质特征及群体遗传学特性的系统研究资料尚未见报道。为此,于2009年11月赴广东省化州市和茂名地区,对讲粤语的20岁以上健康人群进行随机调查,共收集有效体质资料1329例(农村男性385例,农村女性492例,城市男性195例,城市女性257例)。同时对化州市新安中学高中学生进行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收集遗传特征资料472例(男218例,女254例)。研究项目包括观察项目17项,测量项目69项,间接计算指数39项,群体遗传学特征指标25项。
采用体质人类学和群体遗传学相结合的方式,从头面部特征、体部特征、皮褶厚度、身体围度、体型、遗传学形态指标、不对称行为特征、舌运动类型等多方面分析广东粤语汉族的体质特征及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头面部特征、Heath-Carter体型、群体遗传学特征多个方面探讨广东粤语汉族与我国其他地区汉族及少数民族体质和遗传学特征的异同性。
结果表明:(1)广东粤语地区汉族的眼色多为黑褐色(48.2%)或褐色(39.0%),约近2/3的人有上眼睑皱褶(63.4%),大多数人无蒙古褶(87.0%)。鼻梁直型(75.9%),鼻基底方向水平(61.0%),鼻翼发育中等(鼻翼高度中等56.2%,宽度中等42.1%),属中鼻型(58.2%)。红唇薄(71.6%),耳垂类型男性以圆形为主(45.0%),女性以方形为主(38.6%)。男女发色黑(95.3%),肤色浅黄至暗黄(浅黄31.9%、黄41.9%、暗黄24.4%)。头型以中头型(48.2%)、高头型(83.3%)和狭头型为主(43.7%)。面型狭(33.7%)至中等(29.7%),颧部突出程度中等(48.9%)偏扁平(40.9%)。(2)广东粤语地区汉族男性平均体重60.8kg,女性52.2kg。男性平均身高1656.5mm,女性1532.7mm,男性身高高型、中等和亚中等的人数较多,女性身高属亚中等和矮型人数较多。男女均为长躯干型(65.0%),亚短腿型(40.6%),中胸型(42.3%)和窄肩型(58.2%)。(3)城市男性平均体型(4.5-4.6-2.2)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农村男性体型均值(3.7-4.3-2.6)为偏内胚层型的中胚层型,城乡女性平均体型(城女5.8-4.6-1.6,乡女5.3-4.2-1.9)均属于偏中胚层型的外胚层型。
与我国其他民族比较显示,男女的骨骼肌肉和体脂发育程度属中下水平,整体线性度好,身体匀称。(4)测量项目普遍存在性别差异,骨骼性测量项目多为男性大于女性,皮脂厚度项目多为女性大于男性。在体型上表现为男性骨骼肌肉发育较女性强,女性体脂发育优于男性。(5)城乡差异主要表现在身体围度和皮褶厚度指标上,城市人群的体脂含量明显高于农村人群。此外,男性较女性肤色深,农村人群较城市人群肤色深。(6)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软组织紧实度下降,表现为眼裂宽度减小、耳部变大;头部大小、四肢的长度略有减小,身高高度下降明显;身体宽度变化无明显规律;40岁年龄组体重、围度和皮褶厚度最大。(7)广东粤语汉族拇指直型(70.1%),环指长型占优势(85.8%),指甲形状长型者过半数(51.1%),足趾拇指长者过半数(54.7%)。直型鼻梁(93.6%)、宽型鼻孔(75.0%)、铲形门齿(96.9%)、直发(90.5%)。舌运动能力较弱,不对称行为特征中多数是右侧优势。(8)广东粤语汉族总体特征符合蒙古人种南亚类型特点,头面部测量指标、头面部及手足群体遗传学指标均与我国南方人群接近。但身高中等略偏高,体型与其他汉族以及北方少数民族更相似。
本文首次报道了广东粤语汉族群体的体质特征与遗传学特性研究资料,采用了体质人类学和群体遗传学相结合的方式并辅以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同时,我们对广东粤语汉族城乡人群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并对整个人群的体质特征及群体遗传学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