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过程中飞灰汞的赋存状态变化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xffxx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灰是燃煤发电厂产生的烟气中的粉尘通过除尘系统捕获下来的细小颗粒物。它对于烟气中的气态汞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在燃煤飞灰的再利用过程中,富集在其中的汞极易产生二次释放,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本研究对燃煤飞灰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全面的分忻,包括燃煤飞灰的形貌特征、比表面积BET、含碳量、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在此基础上,将燃煤飞灰进行不同粒度等级的分选,分选出>150 m、75-150 m、54-75 m、<54 m四个粒度等级。并利用管式炉对原飞灰和不同粒度等级的燃煤飞灰进行一系列的热处理实验,设定焙烧温度从室温到1200℃,焙烧时间为半小时。使用安大略水法收集热处理过程中释放的气态汞,并使用美国EPA连续浸取方案(EPAMethod3200)浸取出燃煤飞灰及其热处理产物中不同形态的汞,分别测定其含量。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燃煤飞灰粒度的减小,总汞含量逐渐增大,而活性汞的含量基本相同,半活性汞和无活性汞少量增多。这与燃煤飞灰中残余碳含量随粒度减小而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相关系数为O.8151。燃煤飞灰的比表面积随着燃煤飞灰粒度减小而增大,与活性汞和半活性汞的含量关系较小,相关系数仅O.4354。无活性汞含量则与燃煤飞灰中SiO2含量存在一定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O.6746。燃煤飞灰中Si02的主要物质存在形式是玻璃微珠,这说明无活性汞主要分布在玻璃微珠中,而粒度<54 m燃煤飞灰含有大量的玻璃微珠。这一分忻结果与无活性汞含量随粒度减小而增加的测试结果相符合。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燃煤飞灰中的总汞含量不断减少。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达到:300℃和400℃时,总汞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下降了20%和32%左右。无活性汞含量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只有轻微下降。可萃取汞与半活性汞变化较大,主要集中在200℃、300℃和.400℃温度区间;而在600℃-1200℃时只有轻微下降。在200℃时,半活性汞大量减少,而可萃取汞含量反而增多,总汞基本不变。这一结果说明在200℃时,部分半活性汞被氧化为可萃取汞并存留在燃煤飞灰中,在低温有氧条件下,零价汞很容易被氧化成二价汞。热处理温度为.300℃和400℃时,可萃取汞和半活性汞的含量都大量减少,热处理温度在600℃以上,这两种形态汞含量基本不变。热处理温度达到1000℃以上,燃煤飞灰出现粘结现象,各种形态汞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麻阳县生态环境特征的分析,并依据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目标,从重要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方面建立了麻阳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标体系,并确定
沙塘鳢是太湖沿岸区一种常见的小型鱼类,本文对其生长与摄食习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塘鳢对太湖经济鱼类危害不大,反而能抑制野杂鱼的过量繁殖,而且它生长快,肉
"一带一路"的提出使得亚洲、非洲和欧洲部分国家连为一体,旨在谋求经济的共同发展,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然而,经济要想发展得又好又快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随着"一带一路"的
静电场边值问题一般采用直接积分法、分离变量法、镜像法等常规方法求解析解。本文基于积分变换法求解微分方程的思想,运用傅里叶变换等积分变换方法,得出在一定条件下采用积
<正> 交互作用分析(Transactionalanalysis,简称TA)理论创始人艾里克·伯恩(Eric Berne)1910年5月10日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原名艾里克·雷纳德·伯恩斯坦(Eric L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车辆也在急剧增加,交通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应运而生,是解决当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技术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当前物价连续上涨、货
该文针对传统校园网在现阶段遇到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校园网遇到的瓶颈及10GEPON网络的优点进行分析。针对高校业务的实际需求,提出将10GEPON+FTTH的校园网建设方案引入到校园
本文论述了聚丙烯热水管的市场状况及基本性能 ,并介绍了聚丙烯热水管的开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