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贸易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环保主义者与贸易支持者对贸易的环境效应争论不休。在我国,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同时,长期以来的粗放型贸易增长模式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工业行业进出口贸易的环境问题凸显。当前气候问题广受关注,如何同时兼顾平衡贸易收益和环境成本,转变贸易发展模式,促进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环保主义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国际贸易往往伴随着环境成本的“逆流动”,因而与对外贸易额类似,环境成本也有“顺差”和“逆差”之分,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这种不平衡会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由于相对宽松的环境标准,使得其更容易成为生态“逆差”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是否存在生态逆差值得考量。本文拟通过量化考察我国污染排放的主要行业——工业行业在对外贸易污染排放的流动方面,来衡量我国是否在对外贸易中为他国承担额外的环境成本。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并对本文的研究贡献和不足做了说明。第二章为文献回顾,本文从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现状和我国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两方面回顾了相关文献,显示出各学者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争论,为后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做了铺垫。第三章为文章的理论基础,首先解释了贸易和环境问题的根源——外部性,然后构建含有环境要素作为成本的一般均衡模型,最后阐述了以国际贸易为载体的污染转移,重点突出容易被忽略的隐含污染排放问题,为后文工业行业进出口污染含量的测算做好理论基础。第四章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法,以“工业三废”为环境成本的主要指标,对我国工业行业对外贸易中的环境成本进行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对于工业行业贸易的污染总量、BEET和PTT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各个工业行业的污染特点。第五章结合上文分析,综合考虑贸易平衡和环境污染成本,从国际、国家和行业层面对我国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基于全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贸易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是环境的外部性问题,构建加入环境要素的一般均衡模型进行分析发现,环境标准低的发展中国家会因为对污染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而导致污染的流入,而环境标准高的发达国家会由于进口污染密集型产品而使得污染流出。其次,计算贸易过程中的污染流动时,隐含污染占据贸易导致的污染排放的重要部分甚至是主要部分。第三,基于本文分析的24个工业行业进出口贸易中污染排放的投入产出分析发现,由于对外贸易导致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的净流入,我国为外国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的排放。相对来说工业固体废物处于生态逆差状态,对外贸易减少了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第四,分行业来看,我国的工业行业对外贸易的污染排放方面有很强的行业集聚特点,但是不同的行业由于生产特点不同,其排放的污染物的含量和比例也不同,在优化进出口行业结构时,要兼顾每种污染物的排放,从总体上降低环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