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峰自然保护区地质地貌类型多样,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区域土地面积为338万hm2,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多样。区域东西跨度大,自然因素差异显著,使得土地利用类型具有大分散、小集中、镶嵌交错的分布特点。奇特多样的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给农、牧、林业、旅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在西藏自治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域特色十分明显。农牧业是区域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而农牧用地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长时间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形成区域独特的农牧用地格局。珠峰自然保护区作为以发展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实现农牧用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保护尤为重要。本文综合运用效率评价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基于村域尺度对区域农牧用地效率及其空间分异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促进珠峰自然保护区农牧用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发现如下:①珠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垂直分异显著,在区域多种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随海拔变化而不同的特点。海拔对区域农牧业发展限制较大,区域海拔>5200m,基本无农牧用地发展价值。而海拔较低的区域,虽然气候适宜农牧用地发展,但是坡度较陡,林区面积较大,给地区农牧生产经营活动带来诸多限制。②本文通过农牧用地效率评价发现珠峰自然保护区村域农牧用地效率还有待改进,仍有75%的村域种植业用地效率和89%的村域畜牧业用地效率呈现非有效状态。而导致农牧用地效率损失的因素各有不同,区域种植业用地效率损失主要来源于农技培训投入冗余大、化肥投入冗余大、人均收入产出不足,而草地投入冗余大、牧业费用投入冗余大、人均收入产出不足则是导致区域畜牧业用地效率损失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此外,珠峰自然保护区村域种植业用地效率和畜牧业用地效率均差异显著,且呈现随着效率值升高其差异波动缩小的趋势。③珠峰自然保护区种植业用地发展受限较大,在要素投入上有不同程度的冗余,影响区域的用地效率提升。但是区域农业补贴种类和力度均较大,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区域农村种植业用地产出的经济效果。珠峰自然保护区村域种植业用地效率的评价结果,验证了区域政策扶持,财政补贴在种植业用地效率提升上的效用,同时提供了在珠峰自然保护区这样一个种植业发展受限的边境地区实现区域农业更好发展,有效保护资源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而从畜牧业用地现状及其效率评价结果来看,研究区村域畜牧业用地发展情况差异巨大。对区域畜牧业用地效率进行优化,可以考虑因地制宜的分类调整策略。对位于高海拔地带的行政村应着重草场建设,考虑饲草种植补充冬季牲畜草料的不足;而位于水热条件较好地带的行政村则应合理分配从事农牧生产的劳动力,协调农牧用地投入要素,发挥农牧结合的效应;而位于区域低海拔陡坡带的行政村,则应考虑调整牧业饲养结构,加强圈养牲畜的投入,进一步增加牧业收入。④研究区村域农牧用地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并非表现出完全的随机状态,而是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即较高/较低用地效率的区域相邻,且两类用地效率空间关联性也较强。根据村域农牧用地效率的空间关联性综合分析,可将研究区村域农牧用地发展模式总结为5种农牧用地组合发展类型:农牧用地发达均衡型、牧业用地主导型、农业用地主导型、农牧用地欠发达均衡型、农牧用地发展受限型,研究区可根据各行政村不同的农牧用地发展状况,实施有差别的用地效率提升策略,合理调整农牧用地要素投入,加强农牧用地结合发展效应,促进区域农牧用地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