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2013年8月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改革,翻译在新四级考试中的比例大幅提高。因此,作者把模因论应用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当中,旨在用新理论指导翻译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模因论是在1976年被理查德道金斯创造性的提出的新理论。和基因理论类似,模因理论被用来解释人类个体间或者一代人与另一代人间的文化进化规律。在模因论中,模因被认为为是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模因论被应用于包括语言学在内多个领域当中,因为语言被认为是文化的一部分。成功的语言模因的生命周期有四个阶段,分别是: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这个过程可以被用来指导新大学英语四级的翻译教学。根据模因传播形式的不同,在新四级翻译中的语言模因可以分为基因型语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具备长寿性,多产性和复制忠实性的特点的语言模因被认为是强语言模因。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学生需要积累新四级翻译模因池中的基因型语言强模因和表现型语言强模因来形成自己的模因池。在模因论的视域下,本论文试图探讨三个问题:1)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以模因论为基础的翻译教学模式是否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方面比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更有效?2)这种教学模式能否改变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新四级翻译的态度和他们相关的学习习惯?3)在以模因论为基础的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作者用实证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实验包括定量的方法和定性的方法。具体来说有文献法,实验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在SPSS21.0软件的帮助下,根据对实验原始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出两个结论:1)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以模因论为基础的翻译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方面比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更有效。2)这种教学模式能改变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新四级翻译的态度和他们相关的学习习惯。此外,通过分析实验班的教学过程,我们还总结出了教师在以模因论为基础的翻译教学模式中的作用。最后,作者总结了实验的发现,提出了研究的启示和局限,并且提出了一些对未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