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租界色彩下革新后的《申报·自由谈》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gj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932年12月至1935年11月租界环境下的《申报·自由谈》为研究对象,从租界角度出发,分析革新后的《自由谈》具有的租界文化特质,解读《自由谈》对租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试图探寻《自由谈》在租界环境下的成功创办经验。本文主体结构分成三部分,沿用先表象,再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研究思路。文章第一部分阐释《自由谈》革新的社会文化背景及革新后《自由谈》的基本面貌。革新后的《自由谈》一改之前的鸳蝴文风,遵循《申报》“务以不违时代潮流与大众化为原则”的编辑思想;内容上针砭时弊,为民生民权登高号呼;形式上开启了杂文自由发展的空间,开辟了“花边文学”形式,各种文体“汇聚一谈”;编排上花边点缀、漫画提神、版面活泼。革新后的《自由谈》面貌焕然一新。文章第二部分分析革新后《自由谈》所处的上海租界文化语境,论述租界对《自由谈》的影响。《自由谈》在上海诞生并发展,不可避免地浸染了租界色彩。虽然上海特有的租界地位使《自由谈》拥有较为宽松的言论空间,但国民党的言论钳制政策注定让“自由”成为幻影。与此同时,租界特殊的文化语境,使《自由谈》字里行间渗透着颓废迷茫的文风和幽默调侃的话语风格。租界对《自由谈》的影响还在于,租界文化语境下的《自由谈》成就了我国杂文的巅峰状态,为左翼文学的发展搭建了平台。除此之外,《自由谈》作为当时社会的一个进步媒介,对租界华丽掩盖下的疮痍始终都保持着冷静而深入的思考,为唤醒租界民众进步意识的觉醒做出了积极努力。最后,文章从编辑思想、题材选取、办刊特色、报道深度和人力资源建设五个方面总结《自由谈》在租界环境下的成功办刊经验,最终形成本文的研究成果。《自由谈》在复杂环境中创造辉煌的关键在于:第一,文学副刊在编辑思想上要始终把握时代脉搏;第二,文学副刊在题材选择上要兼容并包;第三,要增强文学副刊的特色,就要立足本土,表现地方视角下的大地域景观;第四,文学副刊要强调文化事件的深度化;第五,文学副刊要注重人才梯队建设。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交叉使用了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结合《自由谈》已有的研究成果,最终形成笔者对《自由谈》的独特认识。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自长征到达陕北后,胡耀邦在那里工作、生活了10年。抗战胜利后,胡耀邦去找毛泽东,说自己在领导机关时间太长了,请求派他到前方去工作。毛泽东同意了。给他的任务是作为先遣支队的一个负责人,率队提早赶赴东北。  1945年11月,胡耀邦一行离开延安东进。即将进入辽宁时,形势突变,国民党军在美军的帮助下从葫芦岛登陆,抢先占领了平泉县城,以重兵扼守住了前往东北的通道。胡耀邦等遭受堵截,无法继续前进。  胡耀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