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它对人们的影响与日俱增,同样地也给正处于人生转折和过渡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了各种影响。如何让青少年在使用互联网时既能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的优越性而又不至于网络成瘾,是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迫切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在积极心理学、生态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的思想指导下,围绕着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主题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地区的52名大中学生进行深入的半结构访谈。在访谈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扎根理论、个案分析,并结合量化测量、统计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建构了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概念、结构以及有利影响因素、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并对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做出探讨。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质的研究建构得出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指的是青少年对互联网的使用从外控到内控形成有节制的上网行为,从而获得对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有益的结果。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概念具有系统性、积极性、控制性、主观性及稳定性的特点。(2)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结构可以分成“健康型”、“成长型”、“满足型”和“边缘型”四种主要类型,简称“四分型”结构。(3)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操作化标准包括了综合标准与健康时间的参考标准两种。综合标准指的是在“抵制不良信息”、“不沉迷网络”、“控制时间”、“放松身心”、“利用互联网来学习”、“影响程度(至少是无不良影响)”六项中,数量上满足五项以上就是健康上网行为。可做参考的时间标准是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健康时间为每天不超过一个半小时、每周不超过十个小时。(4)青少年的健康上网行为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着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多种可能,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互联网使用行为就像是一条流动的、连续的纽带,健康上网行为与网络成瘾均是互联网使用行为的种类之一,它们互为两端,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5)在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外部因素中,家长的作用最大,其次是同伴作用,再则分别是社会、教师和学校。所有影响因素的作用又可以分成三大类,分别是家长-社会的经验引导作用、教师-学校的教育指导作用、自己-同伴的心理参照作用。而且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认识的那些具有经验、教育引导能力的其他人对青少年的健康上网行为也同样能发挥积极的作用。(6)在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内部心理因素中,自制力最为重要,然后是态度变量(包括青少年对互联网的态度、对健康上网行为的态度、以及道德态度),再来是目标、愉快体验、乐群开朗的性格和自信心。(7)各种有利因素对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影响是有层次的,其中人格因素(自制力、自信心、乐群开朗)直接影响健康上网行为;动力认知因素(互联网态度、目标、兴趣等)通过影响人格因素继而影响健康上网行为;外部因素(家长、教师、社会等)通过影响动力认知因素进而影响健康上网行为。本研究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八个方面:(1)对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2)提出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操作化标准,包括六条标准和健康时间两种;(3)提出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四分型”结构,将青少年的健康上网行为细分为“健康型”、“成长型”、“满足型”和“边缘型”;(4)找出推动青少年网络成瘾转变的重要心理原因;(5)澄清了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6)找到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上网行为的各种内外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7)发现互联网态度、现实目标既能推动网络成瘾的转变,又能促进健康上网行为的形成;(8)发现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认识的其他人,只要他具备经验-教育引导的能力,也可以对青少年的健康上网行为起到与家长、同伴、教师等同等重要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