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无人驾驶在提升出行效率、节约能源以及主动安全性等方面,拥有着较大潜力。它既是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也是科技进步的体现。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轨迹跟踪三大部分共同组成了无人驾驶,其最终目标是决策规划层利用周边环境信息进行主动决策并规划出最优轨迹,在轨迹跟踪系统的辅助下完成对参考轨迹准确平稳跟踪。轨迹跟踪作为无人驾驶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性能将直接影响无人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实际的行驶工况中,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人驾驶在提升出行效率、节约能源以及主动安全性等方面,拥有着较大潜力。它既是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也是科技进步的体现。环境感知、决策规划、轨迹跟踪三大部分共同组成了无人驾驶,其最终目标是决策规划层利用周边环境信息进行主动决策并规划出最优轨迹,在轨迹跟踪系统的辅助下完成对参考轨迹准确平稳跟踪。轨迹跟踪作为无人驾驶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性能将直接影响无人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实际的行驶工况中,提高无人驾驶车辆轨迹跟踪能力是保证安全行驶的前提,因此本文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和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围绕如何提升轨迹跟踪精度和平稳性展开如下研究:1.构建车辆空间状态模型。首先,在基于假设的前提下搭建了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其次,为了更加准确的描述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利用魔术轮胎公式构建了轮胎模型。最后,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加简洁方便的描述车辆状态、位姿等信息,利用笛卡尔坐标系与Frenent坐标系之间的映射关系,将车辆动力学模型转换成道路模型,完成以横向偏差、横向偏差变化率、航向偏差、航向偏差变化率、速度偏差、位置偏差为状态变量的车辆状态空间模型构建。2.基于权重系数自适应的MPC轨迹跟踪控制器设计。首先在构建完成车辆空间状态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向后欧拉和中点欧拉法对空间状态模型进行离散化,考虑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通过等式变换将离散空间状态模型转换成增量式表达式。其次,利用状态空间方程逐一推导预测模型,并将其转换成标准二次型问题并添加控制增量约束、车辆动力学等约束,滚动求得最优控制增量序列。最后,为了研究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中权重系数对轨迹跟踪效果的影响,利用直线和标准双移线工况进行仿真实验并分别分析了具有相对意义的横向偏差权重系数、航向偏差权重系数、位置偏差权重系数对轨迹跟踪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跟踪精度和平稳性,设计了一种权重系数自适应控制策略,利用不同工况下对各偏差大小的侧重不同自适应调节权重系数,其中选取模糊控制作为控制方法,并利用仿真数据确定了输入输出变量论域以及模糊规则的制定,完成了模糊控制器设计。3.Car 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搭建。首先对仿真实验框架进行了整体设计,框架由参考轨迹模块、MPC轨迹跟踪模块、模糊控制器模块、加速度与油门开度、制动压力转换模块以及Car Sim模块共同组成。为了提高制作参考轨迹的效率以及不同轨迹能进行统一处理的通用性,利用MATLAB中的appdesigner工具箱对参考轨迹上位机设计制作;其次利用Simulink工具对MPC轨迹跟踪控制器进行程序编写,其中包括外部接口设定、横纵向偏差计算、车辆空间状态模型构建以及离散化、预测模型、约束添加、QP求解等;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工具箱对权重系数自适应控制策略进行模型设计,其中包括了模糊变量值以及隶属度函数选取、变量论域确定、模糊规则设计以及模糊与反模糊算法确定。然后针对MPC轨迹跟踪模块输出的加速度不能直接作为最终控制量的问题进行了加速度与油门开度、加速度与制动压力之间标定表的制作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标定表的有效性。最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际道路仿真工况进行控制策略可行性以及仿真平台有效性验证;利用综合仿真工况对控制策略进行有效性验证;利用低速、中速、高速三组双移线工况对控制策略进行适应性验证。4.实车实验平台搭建。首先搭建了实车的整车控制框架,考虑仿真控制算法的移植性以及实车算法运行的稳定性,选取Ros系统作为整车通讯系统,利用MATALB/Simulink完成对控制算法的移植和编写,通过两者之间的公共接口并以节点的形式进行实时在线通讯。其次,详细地介绍了硬件的选型以及各硬件的基本技术参数,并完成控制算法的实车部署。最后,在此基础上,利用实车硬件进行了实车道路轨迹采集,并利用该轨迹完成了对基于模糊自适应MPC的轨迹跟踪控制器跟踪效果的验证。5.仿真数据表明在校园道路工况和综合工况下车辆均能准确且平稳跟踪参考轨迹,并且输出前轮转角较为平滑连续;在低速、中速、高速双移线工况下,基于权重系数自适应MPC轨迹跟踪控制策略相较MPC轨迹跟踪控制器能有效降低最大横向偏差,验证了联合仿真平台的有效性以及基于权重系数自适应MPC轨迹跟踪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车实验结果表明实车硬件选型以及硬件系统框架设计的可行性,基于权重系数自适应控制策略在无人驾驶车辆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在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清洁、可再生替代燃料已成为内燃机领域的关注重点,尤其是全生命周期内零碳汇的生物柴油更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生物柴油由于制备原料的不同而组分(脂肪酸酯)差异显著,进而影响柴油机的性能。鉴于此,本文选取生物柴油的主要组分肉豆蔻酸甲酯(C14)、油酸甲酯(C18M)和油酸乙酯(C18E)分别与柴油按体积比25%、50%掺混配制试验燃料,在一台六缸重型柴油机上开展燃烧试验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DPF)成为控制颗粒物排放的关键技术,但需要通过定期再生以避免发动机背压升高、油耗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为提高再生效率、优化再生技术,有必要对柴油机颗粒物的氧化特性进行研究。利用炭黑(Printex U,PU)模拟干碳烟,0#柴油和15W-40润滑油作为可溶性有机组分(Soluble Organic Fraction,SOF)来源,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同时智能汽车的发展十分迅速,配备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也愈加丰富,其中驾驶安全问题更是备受关注,虽然智能汽车或自动驾驶汽车配备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并可采取自动制动干预措施避让行人,但其大多基于简单的碰撞时间(TTC)判定规则,没有考虑自然驾驶状态下驾驶员面对行人时的驾驶习惯和对行人过街意图的判断,同时现阶段人车交互数据大多由驾驶模拟器和封闭场地试验测试获得,导
近年来,由于传统化石能源的弊端日益显现,发动机领域众多研究人员不断深入对可再生清洁燃料的研究。其中,正丁醇由于其优秀的物理化学性能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青睐。本文基于一台直列六缸柴油机进行试验,对第一缸进行改造使其拥有独立的进、排气以及喷油系统,将发动机转速维持在1300r/min,进气流量稳定在50kg/h,以5MPa的喷射压力在进气道喷射正丁醇,研究了混合气浓度与进气温度耦合作用对正丁醇预混合气压燃
智能汽车正经历着与人类驾驶汽车共存的发展阶段,在城市道路左转待行交叉路口混合行驶场景下解决动态路径规划问题,确保智能汽车安全通行颇具挑战性。为实现智能汽车安全通过左转待行交叉路口的目标,本文对城市道路双左转待行交叉路口行驶场景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应的路径规划算法,主要包括:1、调查研究案例城市(成都市)主要交通干道区域含左转待行车道的道路交叉口,设计基于视频拍摄的数据采集方案,对案例路口在不同交通时
颗粒物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推动研究颗粒物的生成机理和控制技术势在必行。学者们通过对燃料设计和燃烧模式等方面构建解决方案。在众多生物质燃料中,醇类燃料在保证动力性能良好的前提下,对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醇类燃料存在分子结构变化,比如碳链长度的增加或羟基位置的内移都会对燃烧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众多新型燃烧方式中,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
对不同传感器跟踪的目标物进行正确的多源信息融合是自动驾驶车辆进行决策控制的前提,同时也是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行驶的保障。自动驾驶面向复杂场景时,往往存在多目标物跟踪困难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基于随机有限集(RFS)理论,利用智能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数据进行改进的多目标跟踪方法研究,实现了对目标物的感知定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采集并处理自然驾驶数据。制定自然驾驶数据采集流程,保证采集过程中数据的
高速公路作业区作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发之地,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现有的高速公路作业区相关研究主要面向人工驾驶场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未来的交通环境中必将出现自动驾驶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混合行驶的交通状况。基于此,本文对面向自动驾驶的高速公路作业区场景展开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与研究意义。首先根据相关测试标准确定四车道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对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特性进行分析,得出警告区及
智能化是汽车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速度控制作为自动驾驶汽车运动控制的关键技术,对保证汽车行驶安全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某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的速度控制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原理,结合纵向动力学简化模型和Car Sim整车模型,设计了速度控制策略,然后以典型性能指标为依据,通过协调控制驱动制动,从仿真角度实现了车速的准确控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
颗粒物是柴油机的主要排放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环境和气候均有不利影响。为减少柴油机颗粒物的排放,研究人员提出使用醇类燃料和先进的缸内燃烧技术。其中,活性控制压燃(Reactivity Controlled Compression Ignition,RCCI)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燃烧策略。由于RCCI燃烧模式可以灵活选择燃料配比,使得许多醇类燃料得到广泛研究。随着对醇类燃料的深入研究,发现燃料分子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