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休闲是生活中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利用方式以及因此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多寡既与他们所在社会的生产活动时间相协调,也与该社会中的个体所从事的生计活动时间相匹配,由此形成现实社会中人们休闲方式的多样化。由于每个民族的生产方式不同,文化传统互有差异,形成的民族间的社会生活方式,特别是各民族的休闲方式以及由此呈现出来的休闲文化互有特色。旅游是当今人们盛行的一种文化体验活动,这些特色对于异族游客来说富有吸引力,成为旅游业发展可资利用的资源,不少少数民族地区就是利用自己的这种文化独特性把旅游休闲引入自己的生活中,使民族村寨旅游成为旅游业的一种热潮。旅游业的进入,使少数民族村寨村民自己原有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休闲生活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调适,从而带来自身休闲方式的重构。上郎德苗寨的民族村寨旅游就是在这种情境下展开的。旅游活动的深入和旅游收入的增加,村民们意识到旅游业对他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旅游收入就得服从游客的休闲旅游时间需求,调整自己的生产与生活时间,特别是要调整自己的休闲时间,由此也带来自己休闲方式的重构。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文化观念的相应变化。
依据这样的思路,论文导论部分在追溯休闲概念及其理论发展之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休闲的理解,认为休闲从本质上说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即人类为了生存而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外的活动。对于人之生命的意义来说,它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基本部分。就休闲的最初和最基本意义讲,是基于自然节律而内生于生命生物钟机制的休息节奏,但其表现形式又有其多样性与丰富性。然后再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去分析比对休闲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开发民族村寨旅游的机会,把自己的休闲时间和休闲空间用来发展旅游后,作为休闲旅游提供者的村民,他们又是如何来展开自己的休闲活动的。
人类是由文化维系起来并以此相互区别的人们共同体,而文化又是人们共同体在适应自然与社会的历时发展中所创造的思想意识和能反映这种思想意识的物化现象。我们认为拥有不同文化的人们群体,他们对休闲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休闲行为方式也是互有差别的。甚至这些文化差别的存在,才使休闲旅游具有吸引力。所以第二章,我们根据中国多民族并存的实际,在对民族文化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分析属于不同文化类型民族他们的休闲活动有何差异。
人要生存,首先就要解决维持生命存在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的保障供给,所以经济生产方式就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发展就是经济转型在人们生活中的显性表征,当然伴随社会转型、经济转型而来的是休闲生活的变化。第三章就是在分析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与休闲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如利用旅游发展实现经济转型,从而摆脱经济困境及其由此所带来的我国少数民族休闲方式的变化。
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对上郎德苗寨在旅游发展前后的对比研究。第四章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视角对上郎德苗寨在民族文化传统、社会生产与休闲生活等方面的田野调查进行民族志描述。第五章则是就休闲旅游活动在上郎德苗寨开展起来以后,他们如何利用原有的休闲时空进行旅游开发的?他们原有的休闲时间和空间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旅游经济成为他们日常活动的目标选择之后,上郎德苗寨村民现在的休闲活动又是如何来安排的。
旅游对上郎德苗寨村民而言是一个新鲜事物,也是一种新的文化事像。伴随旅游在该苗寨的生根成长,苗寨外部社会的文化也会通过旅游这一平台接踵而来,外来文化因素对苗寨的影响也势在必然。因此论文的最后一章第六章主要分析了旅游发展给上郎德苗寨民族文化所带来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