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思想溯源与当代审思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pinggan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具有资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念、否定一切历史的价值取向、无视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反对无产阶级政党等典型特征的社会思潮,在它的衍变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强烈的政治倾向,成为一种反动的社会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的强势泛起和持续衍化对我们的民族复兴大计、国家强盛梦想、社会发展步伐、社会文化繁荣和人民群众价值观念的塑造都具有重大负面影响,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鉴于此,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通过领导和团结史学界、学术界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历史虚无主义展开了坚决地斗争,逐渐形成高压批判态势。在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历史虚无主义一度日渐式微,其社会影响力和危害性日趋下降,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则不断走向胜利。那么,历史虚无主义就会从此消停了吗?显然不会。为了实现其险恶政治目的,面对生存困境它开始做出应变调整,在当下日益表现出虚无领域扩大化、虚无手段隐蔽化、传播方式算法化、受众对象青年化等新特征,这也使得其变得更难于把捉,更难于用普遍的方法进行批判。简而言之,历史虚无主义经历了一个从最初明火执仗地进行虚无到如今以更隐蔽更虚伪的“软性”方式进行虚无的发展过程,衍变出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新变种及其各种新样态。然而,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无论历史虚无主义如何调整、衍变,它都始终竭力行质疑、抹黑、诬蔑、造谣、否定之能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做好新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工作,面对不断衍变和日益进化的历史虚无主义,除了必须继续予以无情地批判之外,还有必要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基本思想,以从中汲取宝贵的思想资源,同时也需要准确研判出历史虚无主义的新样态以及冷静剖析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中遇到的新难题,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提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新战略。详细地说,首先需要进行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思想溯源。思想溯源不仅有利于挖掘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基本思想,为后续批判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论基础,还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日益彰显其理论魅力和实践伟力。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明确提出历史虚无主义这一概念,但是,在他们的论述和著作中却内蕴了丰富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是揭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武器、克服异化是消弭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方法、长期斗争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策略。列宁和斯大林根据俄国历史虚无主义发展状况,通过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基本思想,进一步提出了更富针对性地批判策略。列宁认为,必须坚持以开展理论批判为动力、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宗旨、以强化国民教育为抓手、以动员广大青年为方法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斯大林领导苏俄社会主义建设之后,提出通过坚持遵循群众史观、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党的政治教育等方式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基本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开展斗争的宝贵思想资源,以此为理论遵循,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具体实际,在不同时期提出了相应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策略,并经历了一个从初步探索、整体推进、创新发展到全面深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强调通过研究党的历史、坚持唯物史观、揭批帝国主义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构成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批判的主要内容;强调通过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青年共产主义道德、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来克服历史虚无主义构成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展批判的主要内容;强调通过坚持反对“非毛化”、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批驳“告别革命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批判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构成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展批判的主要内容;强调通过坚持反对“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对立论”、加强“四史”教育、坚定文化自信、守好网络舆论阵地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构成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展批判的主要内容。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的著作以及相关论述中来积极探寻和系统爬梳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基本思想,既能够让我们明晰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发展理路和内在逻辑,从而帮助我们掌握这一批判的基本图谱,又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当代中国如何批判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新变种。于是,在完成思想溯源之后,进行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当代审思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可以发现批判中将遇到新问题,还能够据此并依据思想溯源所获得的理论资源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概念化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践新样态是进行当代审思的关键一招。对当前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实践新样态的概念界定,既关系到对软性历史虚无主义新变种的深刻洞见,又关系到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斗争目标,还关系到对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的前沿把握。通过认真分析和总结,本文创新性提出了构境式虚无、异轨式虚构、场景式虚嚣和常识式虚诡四种新样态,并具体分析了它们的内涵、特点和危害。其次,提炼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新难题是进行当代审思的重要前提。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新难题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其一是由于历史虚无主义自身的衍变所引起的新难题,主要包括历史虚无主义全面重塑的强势开启、合流趋势的明显加大与算法叙事的显著增强等问题;其二是由于以往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所转化成的新难题,主要包括“重治轻防”“重堵轻疏”“重补轻制”等不良批判倾向。最后,建构历史虚无主义“靶向批判”体系是进行当代审思的宗旨所在。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当前斗争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理论祛魅与现实观照相结合、精准打击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传承弘扬与应势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做到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从理论、过程、力量和物质四个维度分别把牢批判“定盘星”、把稳批判“方向盘”、守好批判“责任田”、筑牢批判“防火墙”,从而具体地建构起具有符合新时代特点和要求的历史虚无主义“靶向批判”体系。
其他文献
技术哲学发展经历了经验转向和伦理转向两次重大转折,维贝克在整合两次重大转向的基础上,综合了福柯、伊德、拉图尔、伯格曼、温纳等多位哲学家的思考发展一种新的思维方式——“道德物化”。他主张在技术人工物中内嵌道德,可以将技术对人思想与行动的调节作用发挥到极致。“道德物化”中的“物化”指将抽象的道德理念在具体的人工物构造中反映,进而对人的活动形成正向的引导,有积极的意义。维贝克对“道德物化”理论体系的研究
学位
本文以20世纪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1898.11.21-1967.8.15)的绘画作品为研究对象,以其题材来源、形式特征与精神内涵为重点进行研究。本文的绪论部分将概述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之处。本文第一章以时间为主线,简述马格利特的个人成长经历与绘画历程。第二章以马格利特的工作经历、访谈及其发表的评论与文章为依据,分析马格利特绘画作
学位
1994年因特网进入中国,随后以极快的速度和极强的力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庞大的网络世界中产生了大量值得研究的文化行为和现象。当今中国网络文化愈发丰富多元,其中日本文化以各种形式在中国网络上广泛而快速地传播,不容忽视。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大量日源词汇进入中国,并在随后得以稳固和传播使用,成为中国汉语体系的一部分,比如政治、金融等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早已是不可缺少的词汇。而后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
学位
近年来,三位80后东北作家双雪涛、班宇、郑执逐渐以“新东北作家群”的姿态登上文学舞台,成为当下热点的文学事件。作为“下岗潮”的亲历者,社会、家庭的巨变为他们留下心灵的创伤,而相似的童年经验和创伤记忆又影响着他们的文学创作,使得三人的作品在主题内容、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具有许多共性,成为“新东北作家群”群体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立足“新东北作家群”的小说创作,通过对其作品主题、叙事技巧与风格
学位
近几年来,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人们越来注重旅游文化的内涵,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往往更能激起人们的兴趣。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提炼是历史文化景点复兴重要途径,IP形象的塑造在历史活态复兴上往往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不仅仅是地域的象征标识,更是凝结了地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在历史名人景区,我们该如何挖掘历史名人与地域文化符号,打造特有的IP品牌建设,实现文化与产业“跨界”融合,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位
学位
紫金陈是当下最受欢迎的推理小说家之一,本文以其目前所创作的全部推理小说为研究对象,对作品中的多重主题以及艺术建构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紫金陈何以是一名优秀的推理小说家。论文分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分别从犯罪、侠义、异化三个方面来阐释紫金陈推理小说中的主题呈现。推理文学最离不开的是邪恶的发生,而紫金陈却赋予罪犯们以古代游侠们所独有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背后无疑与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悲悯情怀完全一致,正是因为具
学位
麦家于中国当代文学是极具辨识度的存在,他的小说创作,无论是题材,还是故事,抑或是人物,都为当代小说增加了一些全新的审美质素,在文坛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他在当代文学史上也因此被冠上很多头衔,诸如“新智力小说的开创者”“中国谍战小说之父”“谍战剧之父”“博尔赫斯在中国的幽灵”等等。尽管在麦家的创作谱系中,女性并不能算作他的叙事重点,但实际上,麦家依然凭借十分敏锐的观察力和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塑造了相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