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死亡率相关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参附益心颗粒加减方对慢性心衰预后的影响,为防治慢性心衰并改善其预后提供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的依据。方法:1.本研究对入组的300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调查,随访时间为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使用临床调查表,观察研究总体死亡率、死亡原因,与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合并症相关的死亡率差异,基础用药变化及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存差异等指标。2.使用spssl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输入和统计,研究各指标临床特征及与慢性心衰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以及两组间的生存差异。结果:1.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发现,CHF患者1-4年的年死亡率分别为10.2%、8.9%、9.0%、4.4%,累积死亡率分别是10.2%、18.2%、25.5%、28.8%,因随访时间尚短,中位生存时间尚未出现。2.慢性心衰死亡原因依次是心衰急性加重(71.43%)、心脏猝死(8.33%)、心律失常(7.14%)、急性心肌梗死(4.76%)、多功能脏器衰竭(3.57%)、癌症(3.57%)、意外死亡(1.19%),以心衰急性加重、心脏猝死、心律失常等心源性疾病为主。3.通过对男女两组1-4年累积死亡率及生存时间的均值进行比较发现,男女性别组死亡率及生存时间的差异不明显,但两组生存曲线存在一定的趋势,女性患者死亡率有高于男性的趋势。4.慢性心衰死亡年龄集中在50-80岁之间,占总死亡人群的85.7%,其中以60-80岁居多。男性死亡患者65人,女性患者19人,两组死亡年龄均不符合正态分布(s<0),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男女患者死亡年龄无显著差异(P=0.653>0.05),总体及男女死亡平均年龄M(P25,P75)均为64岁。5.冠心病与扩心病的病因比较差异不明显,冠心病心衰患者的年死亡率较扩心病者低,冠心病1-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是90%、80%、75%、71%)基本均高于扩心病患者(分别是90%、81%、73%、68%),且冠心病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扩心病患者,扩心病死亡率呈偏高的趋势。6.患者预后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心功能Ⅲ级的心衰患者生存率低于心功能Ⅱ级的患者,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7.慢性心衰有合并症患者生存率低于无合并症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系疾病是心衰常见合并症,其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风险性从高到低依次是肺系疾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糖尿病。8.随访4年里CHF基本治疗用药仍主要为β-受体阻滞剂、ACEI/ARB、螺内酯、地高辛、利尿剂。与入组时用药情况相比,β-受体阻滞剂、ACEI/ARB、螺内酯、利尿剂使用比例有所上升,β-受体阻滞剂比例由75.6%上升为82.4%,ACEI/ARB由72.5%上升为79.3%,螺内酯由68.9%上升为76.2%,利尿剂由52.8%上升为67.4%,地高辛用药比例由56.0%下降为47.2%,此外,硝酸酯类、曲美他嗪、CCB类用药比例也有所下降。9.将相关因素纳入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年龄、原发病、心功能、合并症数量、药物治疗情况对心衰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意义是:在其它因素固定的情况下,年龄≥60岁的心衰患者死亡风险是<60岁的1.643倍,扩心病的死亡风险是冠心病的1.580倍,心功能Ⅲ级的死亡风险是Ⅱ级的1.760倍,每增加一项合并症其死亡风险增加1.694倍,规范的药物治疗可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风险,性别、吸烟、饮酒对死亡风险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10.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由于治疗组患者1-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是91%、84%、76%、71%)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分别是89%、80%、73%、68%),且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时间(42.54个月)长于对照组(41.04个月),治疗组生存率有偏高的趋势。结论:近年来慢性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心衰急性加重、心脏猝死、心律失常等心源性疾病是主要死亡原因,死亡年龄以60-80岁居多。女性死亡率有高于男性的趋势,扩心病心衰死亡率有高于冠心病的趋势。β-受体阻滞剂、ACEI/ARB、螺内酯、地高辛、利尿剂仍是治疗CHF的主要药物,年龄、原发病、心功能、合并症数量、药物治疗等因素与CHF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参附益心颗粒有提高CHF患者生存率、改善疾病远期预后的趋势。应针对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发挥中医药治疗CHF优势,注重规范化治疗,加强随访,才能有效地改善CHF的长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