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政策对“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向降准政策是在新常态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央行为了让信贷资金能够流入特定的领域,降低符合要求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其信贷能力变大的新型非常规货币政策。它的目标是促进目标领域即“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经济发展,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结构的作用。从2014年开始实施以来,定向降准政策被多次使用,在货币政策中极具代表性,每次定向降准政策既相互独立又有联系性,它们的目标领域都是“三农”和小微企业。但是,这些政策的实施是否真的有效?是否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是否让投入“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资金增多?这些问题都有待考量,也正是本文想要分析说明的问题。本文对定向降准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定向降准政策的作用原理,从货币乘数和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方面来说明定向降准政策的实施如何对“三农”和小微企业领域产生影响,并查找了 2013年到2018年上半年的相关季度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前后投入“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贷款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定向降准政策从理论上会引导释放的资金流向“三农”和小微企业领域,但实证结果却表明,通过定向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并没有精准地流向“三农”和小微企业领域,定向降准政策的作用效果不显著,与预期发生了偏离。最后,针对研究结果,为了让定向降准政策能更好地为“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发展服务,提出了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改变定向调控的思路以及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和监管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尽管地壳中铁的含量很高,但通常以不溶于水的氧化物的形态存在,在pH较高的石灰性土壤上,作物缺铁现象更为普遍。为了适应缺铁环境,植物进化出两种铁吸收机制,其中非禾本科植物利用机制Ⅰ吸收二价铁,禾本科植物利用机制Ⅱ吸收三价铁。由于水稻存在淹水和旱地两种生长环境,同时具有两种铁吸收方式,并且水稻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因此研究水稻铁吸收、转运和代谢等生理和分子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