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意大利歌曲与20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探析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hnhj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音乐专业声乐方向的艺术硕士,演唱经典的意大利声乐作品和中国艺术歌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组成部分,它对训练声音技巧、培养音乐修养、把握音乐风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硕士阶段的两场音乐会中选择了大量的中国艺术歌曲和意大利歌曲,该论文立足硕士阶段两场音乐会中选取的中国艺术歌曲和意大利歌曲两类风格作品进行演唱探析,从风格特征、创作特征、教学价值等方面出发,总结演唱时的心得体会,选取的六首作品,三首是19世纪初意大利的声乐作品,三首是20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资料的查阅和实践的探究,发现19世纪初意大利歌曲与20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在艺术形态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而对它们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组成,正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19世纪初期意大利歌曲与20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即19世纪初意大利歌曲与20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的诞生发展历程、艺术特征以及它们在声乐教育史中的教学价值,为接下来的演唱分析做了史料力证。第二部分通过技巧处理、情感表达、人物塑造、诗词声韵这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六首作品,其中包含《诺言》《阿尔卑斯山的牧羊女》《我要建一座王宫》三首19世纪初的意大利歌曲,和《春思曲》《思乡》《怀念曲》三首20世纪初期的中国艺术歌曲。第三部分结合19世纪初意大利歌曲与20世纪初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思想文化、艺术特征等内容总结了二者的异同,并从演唱技巧的解决、舞台表现力等方面阐述了演唱后的体会。
其他文献
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笔练习,来激发儿童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克服作文教学中的恐惧和畏难心理,是作为提升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必要途径之一。结合这一教学观点,本文展开简要
“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晨诵,午读,暮省,并以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为所有学科的追求目标,师生共同
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与国民经济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从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四个方面,对江苏省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