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真实性话语(Deception,DEC)的研究已经盛行了几十载,然而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狭义范围的DEC(即谎言)的分析,很少有学者深入探究其成因和运行机制,并且将性别作为变量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大多数从事有关非真实性话语性别差异研究的学者仍热衷于发掘男女使用DEC过程中所泄露的语言或非语言的线索或是语言词汇层面的差异。本文试图从语言语用的宏观层面来分析非真实性话语,借用关联顺应的理论框架来阐释DEC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运行方式。首先作者对非真实性话语的界定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其与谎言以及一些修辞手法的异同。陈述的虚假性并非是非真实性话语的充分必要条件,动机意图才是主要因素。不论是从策略角度还是语言层面看,言语交际都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形式的过程。非真实性话语作为一种语用策略为人们所使用,以期达成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和效果。从关联顺应的角度看,人们在动态的交际过程中,要对对方的认知语境作出最佳的关联假设,从而使非真实性话语能够顺应交际双方的背景语境最终实现某种交际效果。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在问卷中设置了由不同动机为导向的场景,涉及不同亲疏关系的目标对象,旨在分析男女非真实性话语策略使用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女性较男性而言更趋向于使用利他型非真实性话语,而男性倾向使用利己型非真实性话语;根据对象的亲疏程度不同,DEC策略的使用也有差异,男性和女性都倾向于对相对自己权势地位高的人使用非真话语,而其中男性易使用较为夸张类型的DEC,女性的表现则趋于谨慎保守;在大多数情况下,女性运用DEC为目标方识破后所感到的尴尬程度都高于男性;对于非真话语,较男性而言女性也显得更加宽容,易于原谅他人对自己使用非真话语的行为。最后本文分析了非真话语策略使用中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从关联顺应的角度看,人们需要顺应交际双方不同的交际语境,而男性和女性在这三个交际语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男女不同的亚文化背景,社会权势和性别心理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