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取代苯基甘氨酰基)-4-氯-3-乙基-1-甲基-5-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吡唑类化合物已经成为新农药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现已有几十个吡唑类农药品种问世,可广泛用做杀虫、抑菌和除草等。其中,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因其具有广谱性、低毒和低残留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为了探寻新异高活性化合物,本文以4-氯-3-乙基-1-甲基-5-吡唑甲酸为先导化合物,以甘氨酸为纽带,合成了16个新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和抑菌活性试验。  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4-氯-3-乙基-1-甲基-5-吡唑甲酸为原料,先转化为酰氯,然后酰氯与甘氨酸乙酯反应生成酰胺,酰胺水解得中间体N-(4-氯-3-乙基-1-甲基-5-吡唑甲酰基)甘氨酸,该中间体在DCC/DMAP体系中与取代苯胺发生反应,合成了16个N-( N’-取代苯基甘氨酰基)-4-氯-3-乙基-1-甲基-5-吡唑酰胺类化合物。所合成的产物经IR、MS和1H NMR进行了表征。  第二部分:采用“黄瓜子叶生根法”,设置浓度梯度为50mg/L、20mg/L、10mg/L、5mg/L等4个浓度,对新合成的16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植物生长调节活性测试,探讨了这一类化合物对黄瓜子叶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黄瓜子叶生根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第三部分:采用“NY/T1156.2-2006平皿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在50mg/L剂量下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和油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Berk.) Sacc)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4l,抑制率为62.5%;对油菜菌核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4l,抑制率为83.8%;对桃褐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4p,抑制率为69.4%;对油菜黑斑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的是4l和4p,抑制率为80.6%。  第四部分:采用“牛津杯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在50mg/L剂量对花生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花生青枯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枯草芽孢杆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A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a modified characteristic-based split(CBS)scheme is proposed for the nonlinear fluid-membrane interactions at low Reynol
会议
采用固相反应、溶剂热法和聚合物模板法等方法合成了不同锂锰比和不同表观形貌的LiMnO尖晶石.不同形貌的LiMnO均由相同量级的微晶组成.采用固相反应合成的LiMnCrO在55℃下的
该文通过文献调研和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选择ZrO-FeO-AlO三元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实验、表征和计算获得相关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等轴晶复相氧化锆陶瓷的形成机理,由此
将k-卡拉胶(KC)在酸性条件下降解得到数均分子量为10060的低分子量卡拉胶(LMW-KC)并制成四丁基铵盐,然后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以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和三丁基胺作
该文双注法制备了三个系列的立方体乳剂:高氯溴化银、高氯溴磺化银和渗杂铱盐(Ⅳ)的高氯溴磺化银乳剂.通过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乳剂颗粒形态,借助刃边曝光和测微密度计研究了乳剂
该文研究了由四醛、乙醛为原料制备三季的工艺条件.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时,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各个反应变量对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通过优化实验,首次得到三季合成的最佳工
该论文首先采用环己烷作反应介质的方法合成DBS,考察反应时间、反应物料量比、催化剂用量及溶剂用量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得出当苯甲醛与山梨醇投料摩尔比为2.2:1,催化剂、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