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殡葬政策实施的文化阻遏因素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殡葬是一个很多人不愿讨论的话题、学术界较少论及的选题,但是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又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回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殡葬业的发展也面对着新的挑战。我国殡葬改革政策始于1956年,几十年来,殡葬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推行的殡葬政策在农村实施成效甚低,其原因颇为复杂,有些学者对此有过研究,但多是就政策论政策,难以解析困难的实质。笔者基于自己的研究分析与实地调查,发现我国传统文化与殡葬政策的张力,导致我国农村殡葬政策在实施中遇到严重阻遏。本文基于张力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探析国家的政策实施与传统文化习俗的关系,解读殡葬政策在农村遇到阻遏的深层原因。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首先介绍该选题的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及殡葬研究的现状。随之界定本文的两个主要概念:政策,政策实施;第二部分,介绍我国的殡葬政策的演进;第三部分介绍笔者对此问题的调查数据和分析;第四部分基于调查结果分析农村殡葬政策实施的文化阻遏因素;第五部分是简单的介绍国外发达国家的殡葬制度化解文化阻遏因素的尝试,由此得出对我国殡葬制度化解文化阻遏因素的启示;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提出对我国殡葬政策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深入推进,经济形式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中国社会诸多变革最为深刻和最具影响的莫过于财产权关系的变迁与重塑。《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对我
政府信息公开的在中国出现,标志着公民一项新的政治权利的产生。一项新权利形式的出现,固然令人欣慰,但并不必然保证实体意义上利益的实现。如何依靠法律的手段,尤其是司法的力量
在美术教学中,只有通过教师的激励与唤醒,同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情绪得到释放,他们笔下的美术作品才会充满童真,充满个性的光彩。 Only through
期刊
从长远来看,依据层次、程度、范围的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认知要依次经历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过程。中日相互认知始于近代,并在战争中开始与持续,在敌对中深化,在交往中
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来源于西方民主宪政思想理论,同时在融合中国本土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军政、训政、宪政“三步说”思想;“权能分治”与“五权分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它不仅对国民经济生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是我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