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均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的叠加效应推进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给正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带来挑战,由此引发的养老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也愈加凸显。一方面目前养老保险的缴费层级少、保障水平低、参保对于解决退休后养老难的效应不明显。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子女养老观念开始有弱化的趋势。在家庭功能日益弱化,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日益难以提供养老支持的客观背景下,中国老年人无疑面临着更为严峻的风险。面对这样的局面,关注来自家庭之外的社会网络的支撑力量也就成为了一种应对性策略。本文立足于社会网络视角,探讨居民社会网络与养老模式的关系,从而为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新的认识视角。本文还考察了互联网这一新型社会网络对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最后本文关心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福利状况的影响。主要结论可以概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目前我国居民大部分选择的是子女养老模式,这说明子女仍然是养老责任的主要承担者。第二,社交网络大小对自己养老模式和子女养老模式产生正向影响,社会网络大小对政府养老模式产生负向影响。比起朋友间的社交活动,邻居间的社交活动对于老年人生活的支撑度更强。社会网络对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状态、城乡性质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别。第三,互联网的使用对于居民选择子女养老模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居民选择政府养老模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城乡居民整体来看,互联网的使用对于自己养老模式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对城乡进行分样本考察以后,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对城镇群体自己养老模式依旧没有影响,但是对农村群体,互联网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其依靠自我养老的倾向。第四,不管是用主观幸福感还是用情绪状况或者健康状况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子女养老模式或者自己养老模式的群体从幸福体验到情绪状况和健康状况都明显的优于选择政府养老模式的群体。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政府提供的养老比其他养老模式效用更差,因此改革中国养老,对养老模式渠道进行多元化的实践势在必行。本篇论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本研究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于相关养老政策的制定能够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对当前中国老龄化和养老问题的研究具有补充意义。第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老年人中的使用程度也在快速的增加,本文考察了互联网这一新型的社交形式的使用是否会影响养老模式的选择,填补了相关研究中的空白。第三,在考察社交网络对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的时候,面临严重的内生性干扰,文中采用了工具变量方法解决了内生性问题,这是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