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5年瓦窑堡会议后,中共逐渐把抗日的主要方向转移到山西,力图在山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最广泛的社会群众进行抗日,农村妇女则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但是,农村妇女深受封建伦理残害,思想传统落后、见识狭隘、国家民族意识淡薄,是受“四权”压迫最深的群体。由于传统思想教育问题,广大农村妇女思想奴化严重,“三从四德”是她们奉行的伦理规范,缺乏抗争性、革命性及自我解放精神。封建式的性别观念造成农村妇女意识封闭,是农村妇女思想教育的难点之一。再者,农村妇女基本皆是文盲,文化素质水平低,封建旧思想极其顽固造成其对新知识、新思想接受缓慢是农村妇女思想开化的又一绊脚石。这些都为抗战时期党开展关于农村妇女的思想教育提出严峻挑战,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历史上的失语者——农村妇女,要研究她们当时的思想状况,只能通过谈话、查阅历史资料等形式进行。本文搜集大量历史资料,利用史论结合、文献分析等方法,立足于对抗战时期农村妇女思想状况的切实了解,针对农村妇女所受压迫最为严重、反抗意识磨灭、失去自主意识,思想不易开化、文化素质低下等特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对党通过政策手段,为妇女思想解放提供法律依据及保障,并且利用相对正规的学校教育和妇女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等形式解放妇女思想进行详细论述。在党的多方面努力下,潜移默化中帮助农村妇女,在经济方面树立独立自主意识,为妇女思想解放提供物质保障;在家庭方面,以改革婚姻观念为重点;在政治方面,培养参政管理意识,为妇女人格进一步解放提供政治保障;在文化方面,提高妇女综合文化素质,为妇女思想开化提供精神支柱。通过前人研究及相关资料的逻辑分析、归纳整理,总结思考其价值及缺陷,抗战时期党对山西农村妇女的思想教育发挥着积极历史作用,使农村妇女爱国意识觉醒,思想觉悟水平提高、丰富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等,同时也存在着农村妇女教育过于革命性和政治性、男性化倾向严重、主体意识淡薄等缺憾。对历史的分析有助于总结其经验和教训,研究抗战时期山西农村妇女思想教育,可针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妇女主体意识淡薄、性别意识回落、参政意识不强、婚姻观念紊乱等思想问题提出有价值意义的解决办法,从思想教育角度我们可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农村妇女切身利益;二是创新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等广大媒介,建立双向沟通交流平台,针对农村妇女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三是建立高水平、系统化的妇女工作队伍,为妇女思想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四是提高农村妇女文化技能,利用心理疏导等适应现代社会的思想教育方法,为解决当今社会农村妇女复杂思想问题提供有效建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健康发展铸造坚固的思想保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