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阶煤煤层气储集机理及原始含气量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BFQY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34-001)为依托,基于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的联合培养模式以及国内外导师科研团队的技术支持和指导,深刻剖析“低阶煤原始含气量”模拟计算所需要的理论与实际基础,开展了低阶煤孔隙结构、煤层气储集机理、原始含气量以及含气性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运用多种测试技术与手段精细刻画低阶煤岩不同级别的孔隙结构特征,低温液氮结果反映了煤岩<100nm的孔隙结构,压汞实验结果则反映了煤岩>100nm的孔隙结构,核磁共振和CT扫描直观无损地表征更大范围的孔/裂隙。SEM定性分析孔、裂隙、矿物的发育特征,EDX、XRD定量化煤岩中的矿物类型和含量。基于精细刻画的煤岩孔隙结构特征,构建了孔裂隙连续分布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不同测试手段只能测试有限孔径范围和数据无法综合利用的弱点,孔径分布从纳米级微孔至微米级裂隙,并利用多种测试数据对整体结构模型进行验证调整,可用于标定孔隙度和水分含量,细化低阶煤的储气空间。基于低阶煤气体吸附和游离气储集的特点,提出了低阶煤适用的煤层气储集机理。主控的吸附机理受孔隙结构(孔隙组合)的影响,随着压力的增大,微孔迅速达到充填状态(亦可认为是单层吸附饱和状态),过渡孔处于单层吸附趋于饱和状态,中、大孔则处于单层吸附未饱和状态;游离气的储集主要受可占据空间影响,吸附气和水分是游离气最大的竞争者,基质孔是游离气赋存的主要空间,基质吸附孔中含吸附气、游离气、水分,裂隙渗流孔中,以液态水为主,存在少量游离气。针对已有的游离气计算模型存在对游离气储集机理认识不足以及对孔隙结构定量不精确的特点,基于低阶煤游离气的储集机理,综合运用了低阶煤孔隙连续分布模型,提出了新的游离气含量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划分了不同级别的孔隙度以及水分含量对游离气储气空间的影响。利用新的模型计算了低阶煤的原始含气量,发现吸附气量低、孔隙结构特征以大中孔为主的煤岩其游离气含量高,且随着压力的增大,游离气量所占比例可超过50%。孔隙结构、煤级、煤岩显微组分、水分和矿物与吸附气含量呈正相关,与游离气含量呈负相关,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含量与吸附气量的正相关性最大,固定碳含量与游离气含量的负相关性最大。微观结构对吸附气量和游离气量的影响均较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胃脘痛肝气犯胃证的中医辨证施护效果。 方法 胃脘痛肝气犯胃证患者11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和胃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α-Fe(001)/Mo2FeB2(001)界面性能。建立了4种不同的原子堆垛方式界面模型,计算了其界面粘附功、界面结合能和断裂功。结果表明,以空心位置堆垛的Fe终
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技术已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计算机逐步取代了许多原有的影视设备,并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了重大作用。文章从影视后期制作中两个重要
本文以吉林中部晚古生代地层和吉林中—东部二叠纪—三叠纪侵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晚古生代地层砂岩中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及物源与沉积
一般而言,断陷盆地从断层级别上可划分出一级控盆断裂,二级控凹断裂,三级控带断裂,四级控圈断裂。其中二级控凹断裂作为边界断裂,其特征和演化通常制约凹陷的几何学特征、形
文化记载了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和衍变过程,在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茶文化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内容之一,在茶文化与英国文学作品相融合的过程中,
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不同NbC质量分数(0%、3%、6%、9%、12%)的Ti(C,N)基金属陶瓷,然后在所制得的金属陶瓷基体表面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PVD)涂覆TiAlCrSiN涂层。通过S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