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GCMS技术对四川5个烤烟烟区的140个烟叶样品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根据所检测的GCMS数据分析了不同烟区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区域特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依据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四川5个烟区挥发性香气成分中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和生物碱五类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个烟区生产烟样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稳定。2、依据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四川5个烟区被分为三大类:Ⅰ类包括凉山、攀枝花,其烟样特点为新植二烯相对含量较低,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和生物碱相对含量较高,香气质量佳,属于清香型;Ⅱ类包括泸州、宜宾,其烟样特点为新植二烯相对含量较高,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和生物碱相对含量较低,香气质量中等,属于中间香型;Ⅲ类只包括广元一个地区,其烟样特点为新植二烯、生物碱相对含量较低,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苯丙氨酸降解产物相对含量较高,香气质量一般,属于中间香型。该分类结果表明,挥发性香气成分中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相对含量可以作为识别香型的指标。3、通过空间分析,创建了四川5个烟区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的分布图,以地图的形式直观展现其空间分布。4、建立了5个烟区的GCMS全息指纹图谱,能够较好的从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整体性上识别样品产地来源。5、基于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特点,可以将四川5个烟区划分为凉山和攀枝花、泸州和宜宾、广元三个区域,该区域划分:同烟区地理空间属性一致、同烟区烟叶香型一致、同《中国烟草种植区划》二级烟草种植区划结果一致,表明通过构建合理的烟叶挥发性香气成分指标体系,实现根据烟草香气风格进行烟草种植区划,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技术。6、通过OPLS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地理因子间接影响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并且其影响作用大于烟草的品种。7、基于SIMCA技术建立了四川5个烟区挥发性香气成分的OPLS-DA模式识别模型,能够较好得从特殊性上识别样品产地来源。8、基于OPLS-DA模型提取了不同烟区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特征物质:广元为雪松醇、姥鲛烷、植烷、法尼基丙酮、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植物呋喃六种物质:泸州和宜宾两地为法尼醇、六氢法尼基醇、新植二烯三种物质;凉山为4-氧化二氢异佛尔酮、壬酸、六氢假紫罗兰酮、麦斯明、氧化烟碱、2,4-二叔丁基苯酚、3-甲基-6-甲氧基-苯并呋喃、巨豆三烯酮C、肉豆蔻酸九种物质;攀枝花为蒽、棕榈酸甲酯、Kauran-18-al,17-(acetyloxy)-,(4.beta.)-、β-西柏三烯二醇、α-西柏三烯二醇五种物质。提取的特征物质有效得反映不同烟区的特点,并能运用于样品识别。9、研究发现大田期(5月~9月)中每个月的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和平均降水天数三个气候因子直接影响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如果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可能揭示导致不同烟区挥发性香气特征物质差异的关键因子,为香气物质的代谢研究、烟草大田期栽培管理提供理论指导,进而有可能通过人为调控相关因子实现生产特定香气风格烟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