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赤霉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和县地区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域。2003、2010、2012和2016年和县小麦赤霉病均达到大流行的程度。在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中,种植耐病小麦品种,以及在明确病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学防治是常用的防控手段。但在和县地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尚无系统性地调查;有关常用杀菌剂对和县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当地主栽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耐病性的报道也比较少见。因此,对和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规律、防治药剂和小麦品种耐病性开展研究,对于有效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与危害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本论文首先对和县近6年(2012~2017年)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统计分析,随后通过大田药效试验初步明确了常规使用的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后研究了和县主栽小麦品种对小麦赤霉病的耐病性。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近6年来,除了2013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较轻以外,其他年份小麦赤霉病均以中等以上程度流行,而且在这些年份里,小麦前期出现苗腐、秆腐情况也比以往年份增多。其可能原因与近年实施的“秸秆还田”措施和栽培制度的改变有关。2.30%戊·福WP、和25%氰烯菌酯SC和90%多菌灵WG+430克/升戊唑醇SC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在预测小麦赤霉病将中等偏重发生的年份,可于小麦齐穗至初花期施第1次药,7天后再施第2次药;同时建议将这几种药剂交替轮换使用,可有效预防小麦赤霉病的流行。3.从耐病性的角度来看,宁麦13是最适合和县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生选6号、苏麦9号次之。但不论小麦的耐病性如何,通过药剂预防小麦赤霉病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