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仍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译学与美学的结合渊源已久,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美学对译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文学翻译与美学的联姻是天作之合。美学是研究美以及人对美的感受的一门学科,而翻译美学则是把美学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因为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具体体现,其独特的美学特质决定了可以用美学评价文学作品及其翻译文本的美学价值,运用美学理论来探索文学翻译,分析文学译本,对于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利用翻译与美学之间的关系来促进翻译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美学最初是由德国的哲学家鲍姆加登介绍而来的,他是美学的开山鼻祖。在中国,孔子是第一位将美学整理成为系统的人,他认为美学必须符合“真”“善”的观点,这是评判美学的标准。本文以中西方美学传统上的相同点与差异性为真谛,以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对翻译的影响为基础,阐述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在文学翻译中的呼应性。原作的美是通过译者这个审美主体体现的,译者对作品中美学特点的探索和艺术把握,将原作中审美品质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和创造出来;而译作的美是读者这个审美主体体现的,译作审美的艺术生成是读者通过其阅读活动来实现的。本文以《雷雨》及其英译本为例,阐述了译者王佐良的译者观及对《雷雨》译本的影响,探讨美学的翻译标准和特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美学标准的集中体现,音律美和句式美是形式美的主要体现,风格美和意象美是内容美的主要体现,两者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文学翻译并非仅仅传达其意义,译者结合本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尽量传递原作的美学元素,让目的语读者感受到原作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