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支气管哮喘(简称小儿哮喘,Pediatric Bronchial Asthma)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小儿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已引起世界性的广泛关注。目前认为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一个关键性特征,气道炎症是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病理基础。其病因复杂,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学者们提出了气道炎症学说、气道重塑学说、神经-受体失衡学说、免疫失调学说、胃食管反流学说、微血管渗漏学说、迷走神经紧张学说等。抗炎治疗是哮喘防治的根本已成为共识,吸入疗法已逐渐普及。许多新的药物正在研制或已投入临床。目前常用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有三大类:抗炎性平喘药、抗过敏性平喘药、支气管扩张药。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内有宿根,复感外邪而诱发;先天不足,肺脾肾三脏亏虚。痰阻气闭是病机关键。治疗上多主张分期分型辨证施治,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辨病与辨证治疗相结合,采用攻补兼施之法,疗效颇佳。同时采用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常可有效的防止本病的复发。    黎氏哮喘Ⅰ号方(简称哮喘Ⅰ号方)是在广东省名老中医黎炳南教授的经验方基础上,综合导师的临床体会化裁而成。本方确立外邪内侵、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为小儿哮喘发作时的病因病机,具有外散风寒、内清里热、补气养血、宣肺平喘之功。主治哮喘急性发作期轻、中度患儿。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对哮喘Ⅰ号方的疗效加以验证,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临床研究中,将60例哮喘急性发作的轻、中度患儿分为中药治疗组和氨茶碱对照组,疗程均为一周,并设正常组10例。结果显示:哮喘Ⅰ号方与氨茶碱的近期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均具有良好的平喘、祛疾、止咳作用,且祛痰作用较后者为优。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两组哮喘儿童的血浆cAMP、cAMP/cGMP比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异,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哮喘1号方能够提高哮喘患儿的GAMP/CGMP LL值。    用    10%卵清蛋白溶液对实验豚鼠进行过敏性哮喘模型的复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叭*P、。**P进行检测:同时,取豚鼠肺组织在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进行病理形态学的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造模组豚鼠血浆CAMP、CAMP儿GMP 比值降低,。GMP升高,提示CAMP儿GMP比值降低是哮喘发作的主要原因。治疗后中药组、氨茶碱组均能提高CAMPICGMP比值,而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各组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哮喘1号方连续治疗7天后,肺毛细血管壁增厚程度减轻,胶原纤维增生消失,这表明哮喘豚鼠肺组织炎症程度的减轻。实验表明哮喘互号方能提高哮喘豚鼠CAMP/CGMP比值,并减轻哮喘豚鼠肺组织的炎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