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9.11”事件后美国对伊斯兰世界的公共外交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ender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外交是一个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由中央政府或者通过授权地方政府和其他社会部门,委托本国或者外国社会行为体通过传播、公关、媒体等手段与外国公众进行双向交流,开展针对全球公众的外交活动,以澄清信息、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的发生,对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环境,改善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国家形象,美国调整了在伊斯兰世界的公共外交战略,加强了对伊斯兰世界公共外交的力度。美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加大了对公共外交的投入,增设了许多公共外交机构和部门,并且通过立法给予公共外交在制度上的保障,同时,更多的非政府组织也参与到其中。“9·11”后,一度淡出美国外交视野的公共外交在美国重新兴起。   “9·11”事件发生后的这一时期,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公共外交呈现出了鲜明的特征,具有反恐性、防御性、目标短期性和重视媒体和文化外交这几大特点。这些特点并不都是公共外交积极的方面,也体现了一些弊端,导致这一时期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公共外交成效并不明显。   “9·11”后美国在伊斯兰世界所做的公共外交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由于在公共外交政策、推行方式、资源和文化层面等方面存在缺陷,所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进入了一种困境之中。美国急功近利的公共外交战略、先发制人战略与公共外交政策并驾齐驱、对公共外交长期投入的不足以及忽视了美国和伊斯兰世界在文化上的差异都是美国这个阶段在伊斯兰世界的公共外交具有很大局限性的原因。这些问题注定美国在公共外交领域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美国“9·11”事件后在伊斯兰世界的公共外交是比较典型的,对其进行研究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很大的价值。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公共外交的经验与教训,推动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
其他文献
疑难案件是指案件事实存疑,且对于举证责任在诉讼双方的分配有争议,或者案件事实清楚,但对于适用法律方面有争议的案件。疑难案件分为两种,即事实疑难案件与法律疑难案件。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近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全国目前设有高职院校一千余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内涵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
学位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兴起于西方政治学界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和民主范式。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公民的普遍参与、参与者的理性的对话,强调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并形成决策,其基本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