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BPH大鼠血清雌雄激素及其相关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d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困扰中老年男性的疾病,是由于前列腺组织的细胞增生而引起如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一系列泌尿道症状。愈来愈多男性受到此病带来生理及精神上的影响,及时有效地对此病作出治疗对改善中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衡是此病发生的重点,而现今在治疗BPH的手段中以西药、手术为主,另外中医学多以中药、针灸、推拿等内治或外治法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以达到改善BPH的目的。其中针灸疗法拥有简便、无毒服作用等优点,而且临床效果显著。但针灸对BPH作用机制的理论却少有研究,现今对BPH的发生机制的研究学说大致分为两方面,一是从体内性激素水平以及生长因子关系入手,另一方面是细胞的凋亡功能。当中针刺治疗BPH的作用与调节体内性激素水平以影响前列腺细胞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本研究通过运用靳三针疗法中尿三针作为干预手段来治疗BPH,从性激素水平方面入手讨论,从而为针刺治疗BPH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目的:
  靳三针疗法中治疗泌尿系统疾病选用的主要穴组是尿三针(关元、中极、三阴交),临床上以尿三针为主穴、结合辨证来配穴治疗BPH,疗效明显。但针刺尿三针来治疗BPH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因此对其机制进行研究。现今,对与BPH的认识多为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与体内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所以,本实验通过研究对BPH模型大鼠针刺尿三针后,计算前列腺指数;检测其血清中双氢睾酮、雌二醇以及相关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2表达的影响,以明确针刺尿三针治疗BPH的效果以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尿三针治疗BPH提供科学的理论和依据。
  方法:
  本研究实验将18只雄性SD大鼠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各6只。为求更接近现实情况,模型组与针刺组采用不去势连续皮下注射丙酸睾酮28天的方法建立BPH模型,正常组同一时间皮下注射给予相应量的橄榄油。从第29天开始,针刺组进行针刺干预,而模型组与正常组在同一时间进行空抓,连续21天。在末次干预结束后禁食12小时、禁水6小时,称重后剖腹取腹主动脉血,离心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法/酶免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双氢睾酮、雌二醇、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2水平的表达。另手术取出完整前列腺组织称重以计算前列腺指数(PI)。
  结果:
  一、前列腺指数(PI)的计算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针刺组前列腺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前列腺指数明显降低(P<0.01)。
  二、酶联免疫法/酶免法(ELISA)检测结果
  (一)双氢睾酮:针刺组的双氢睾酮表达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各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雌二醇:针刺组的雌二醇表达率低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表达率高于正常组(P<0.05);各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三)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针刺组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达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各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四)转化生长因子β2:针刺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2表达率低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表达率高于正常组(P<0.05);各组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本实验研究结果中,BPH大鼠在针刺尿三针后可降低BPH大鼠血清双氢睾酮以及其相关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表达,但对雌二醇及转化生长因子β2作用不明显。从上述可认为针刺尿三针治疗BPH主要是通过降低双氢睾酮与其相关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降低前列腺细胞增生情况,改善因其引起的一系列泌尿系统症状。为临床使用尿三针治疗BPH提供基础理论的支持。
其他文献
论文基于叶天士“浊邪害清”理论对湿热与中风发病相关性进行探讨。系统分析浊邪性质与致病特点,以及清窍的生理、病理特性。结合古今文献对中风的发病因素的论述,归纳湿热与中风发病的关系,并从现代人生存、生活环境的改变揭示湿热对中风发病的影响意义。总结湿热型中风的临床表现,论理基本治则治法与临床验方。旨在进一步完善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理论,并为临床更有效地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
目的:  基于古今文献梳理、分析运用吴茱萸的经验和理论,探讨吴茱萸在经方中的配伍规律,为现代临床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发挥吴茱萸的治疗功效,减轻和控制吴茱萸毒性,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  方法:  通过梳理《伤寒论》《金匮要略》历代注本以及历代本草中吴茱萸的应用演变,病位主症和方药配伍,统计分析含吴茱萸的经方中吴茱萸与各药物之间相互配伍关系,并结合药性及现代研究成果,探讨后世对吴茱萸
学位
目的:通过FRAX系统对老年人的骨折风险做出评估,分析相关中医证型的分布,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措施。方法:此次研究使用的是临床调查结合回顾研究的方法,查阅近2年在山东省中医院骨密度室测定骨密度的住院老年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居住地址、通讯方式、住院号、身高、体重、左髋关节股骨颈骨密度T值等基本信息,根据病历系统填写FRAX量表以及确定中医
目的:  抑郁症是一类以情绪或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的总称。抑郁症常伴有躯体症状,其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腹胀、便秘、恶心、嗳气、腹泻等。前期研究发现,抑郁症表现出的精神心理症状及消化系统症状与中医肝郁犯胃证的临床表现上高度相似。本研究基于CiteSpace网络可视化分析抑郁与胃排空、摄食的关系,并深入分析影响胃排空及摄食的相关信号变化,以此为中医肝郁犯胃提供现代文献的研究基础,进
学位
目的:研究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调治稽延性戒断症状闭经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此类因吸毒导致的月经不调闭经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治疗思路。  方法:受试对象选取于山东省女子强制隔离监测所,入所时间控制在6个月之内,首先经过普查初步筛选符合中西医月经不调诊断标准的甲基苯丙胺依赖者,然后通过一对一,一问一答的问卷模式,最终共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77例。研究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加强对可变因
目的:本研究是对名老中医冯建华教授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简称HT)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的总结,主要包括对常用药物用药频率、分类、功效、归经、四气、五味等进行分析,总结冯建华教授诊治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学术特色及经验,以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  方法:通过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病案,经冯建华教授诊治的符合本研究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9例,共计16
目的:本研究拟以中药补肾和脉方干预老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通过对其下丘脑和主动脉进行定量蛋白组测序检测,筛选并验证补肾和脉方治疗老年自发性高血压的药物作用靶点,从分子水平和网络药理学角度探究补肾和脉方治疗老年自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为补肾和脉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  方法:  1.SPF级16月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
目的:  通过薄氏腹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旨在探讨薄氏腹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理,为临床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进一步多样化的治疗手段,使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用穴更科学和规范。  方法:  临床收集筛选合格的66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6例患者依次编号1~66,由随机数字法代表产生66个随机数字,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目的: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患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患者生命。该病现有治疗手段有限且疗效不理想,本研究以经方茯苓四逆汤为干预手段,同步观察临床治疗前后脾肾阳虚型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疗效评价指标及安全性指标,并用统计学进行科学分析,判断茯苓四逆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消渴肾病(DKD)的临床
围产期缺血缺氧脑病(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brain disorders,HIBD)是新生儿围产期的一种常见脑部疾病。不同程度的HIBD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最常见是脑瘫、自闭症、精神运动发育迟滞、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抽动症、癫痫,并伴发一系列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心理异常,如睡眠与进食障碍、注意力缺陷、脾气暴躁以及攻击与自伤行为等等,属于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