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轴压长柱承载性能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tdu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旧城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给城市环境和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如何合理的再利用工程废弃混凝土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为此引入了薄壁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柱的研究,即把建筑垃圾经过简单的破碎筛分得到粒径在80mm~150mm范围内的工程废弃混凝土块体,部分取代普通混凝土粗骨料制作得到再生混合混凝土,把混合混凝土浇筑到薄壁钢管内部得到薄壁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和试验研究对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长柱的轴压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选取长细比、含钢率和混合比三个变量参数对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轴压长柱进行了模拟分析,获取了构件的荷载轴向位移关系曲线,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长细比的增加,构件极限承载力呈下降趋势;随着含钢率的增加构件极限承载力呈上升趋势;而再生混合混凝土混合比对构件极限承载力影响有限。以长细比和混合比为变量参数,对10根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构件的轴压极限承载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轴压长柱荷载-轴向位移关系曲线由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塑性阶段三部分组成,在加载初期,钢管和核心混凝土单独受荷,荷载轴向位移关系曲线基本呈直线关系;(2)加载初期,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轴压长柱跨中截面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3)长细比对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跟构件的实际破坏模态密切相关,混合比和长细比对构件延性系数没有明显影响。选取国内外相关规范(程)对试验构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算分析,规程DBJ13-51、CECS159和AIJ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但DBJ13-51和AIJ计算结果离散性较大,建议采用规程CECS159对该类构件进行承载力计算。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回归分析提出了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合混凝土长柱轴压极限承载力的适用计算公式。
其他文献
目前施工图审查主要是靠审图专家手工审图。审图专家同时翻阅多种规范并查看地质报告、计算书及大量图纸,任务繁重,耗时较长,有时还会出现漏审或错审规范或强制性条文的情况。为
一直以来,大体积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水工结构中,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建筑工程领域中.如工业建筑中的大型设备基础、高层民用建筑的筏式基础
风荷载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设计荷载。如高耸结构(如烟囱、塔架、桅杆等)、高层房屋、大跨桥梁、屋盖等,风荷载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阵风作用下风荷载作用包括静风荷载
长期以来,由于计算手段的限制,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常把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者作为彼此离散的独立结构单元进行力学分析,即常规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完全忽略了上部结构、基础与
住宅工业化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作为建设高层工业化住宅的有效途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为解决现阶段装配式剪力墙连接技术中存在的施工复杂、造
本文对高压静电场促进活性污泥絮体沉淀以及改善活性污泥活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高压电场对活性污泥絮体沉淀的影响。通过沉淀筒实验证明高压静电场能够有效促
本文对公路双连拱隧道的发展概况、模型试验方法、数值模拟手段等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影响隧道围岩稳定的因素、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的形态及隧道围岩破坏的力学机理,对其变形破坏
金安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地区境内的金沙江中游河段上,装机容量4×600MW,最大坝高160m。坝址区左岸分布有B1、B2、B20 三个堆积体边坡。边坡所赋存地质条件复杂、建筑物开
本文围绕软土地区截桩迫降纠倾课题,采用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对云南某深厚软弱地基上因基坑开挖并持续抽水施工引起的临近建筑桩基础和地基土体变形、建筑物的倾斜与截桩纠倾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