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念下的我国新兴能源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lia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的主要问题。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更是力图抢占能源和科技的制高点。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在于改变能源利用方式,开发使用新兴能源,中国政府也已经将发展新兴能源提升至战略高度。  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面临的能源环境较为严峻,环境压力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巨大挑战。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较低,能源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60%。积极推进新兴能源的发展能够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由于新兴能源发电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成本高,价格不具备与传统能源竞争的优势,且技术更新快,世界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新兴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虽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但相关配套措施还很不完善,新兴能源的产业发展规划迟迟没有出来,国内促进新兴能源发展的相关研究中,对相关的支持政策系统的研究也较少。当前,研究新兴能源的发展战略已经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采用循环经济的新视角研究新兴能源的发展战略,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批判、继承与发展传统能源结构理论,在发展新兴能源的全过程中都避免出现环境污染,全文将促进中国新兴能源发展贯穿于各个章节。其次,在研究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在已有的新兴能源发展战略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和概括循环经济与新兴能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提出促进新兴能源发展战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循环经济理念下的新兴能源发展战略的理论体系。再次,对新兴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新兴能源发展的特征、政策目标进行量化,建立有助于新兴能源发展的政策工具分位回归模型,并运用岭回归模型对GDP和传统能源与新兴能源的关系进行检验,构筑新兴能源振兴规划的理论平台,为制定促进中国新兴能源发展战略寻找充分的理论依据。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介绍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中国面临的能源经济形势,发展新兴能源对于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研究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发展新兴能源的理论基础,提出新兴能源将成为中国未来主流能源的战略重要性。其次,研究中国新兴能源的增长速度及对经济各个层面的影响关系,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机遇和主要障碍,各类新兴能源的产业特征,总结出新兴能源产业的共性;研究新兴能源成本降低的潜力及存在的困难,借鉴国际经验探讨中国新兴能源的定价机制;研究中国现行政策对投资的影响,提出促进新兴能源投、融资的对策建议。最后,从发展战略的要素构成出发,分析现行政策的问题与不足,建议将社会效益与环境成本作为重要影响因素纳入到新兴能源的成本、效益的分析框架中去,在新兴能源发展的初始阶段应当以政策扶持为主并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提出循环经济理念下的新兴能源发展战略,力求对现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全文除导论外,共分为七章,涉及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为第一部分,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中国的能源形势,提出本文的基础理论。  导论部分:主要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进行说明,明确本文的研究背景。对文章的创新之处进行总结概括,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并界定一些概念。对国内外关于新兴能源和循环经济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本章主要介绍一下全文的概貌,对全文的展开作一个铺垫。  第一章分析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能源形势。第一节主要分析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环境和气候造成的严重影响、能源效率及中国面临的较为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并运用架构分解方法分析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耗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总结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是解决结构性能源消耗问题的关键所在。第二节利用运用岭回归检验说明新兴能源的消费量对GDP的作用很大,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扩大能源消费结构中新兴能源的比例。第三节运用分位回归模型模型分析中国新兴能源的市场供给特征,研究中国的政策对新兴能源供给市场的影响。  第二章阐述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发展新兴能源的理论基础。第一节阐述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循环经济理论作为本文的基础理论。第二节分析循环经济理念对传统能源结构理论的批判、继承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只有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构建中国能源经济的发展模式才能有利于节能减排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对世界做出的减排承诺。第三节论述发展新兴能源从一开始贯穿循环经济的理念,就可以从起点上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从而保证新兴能源是真正的清洁能源。第四节,论述发展新兴能源符合中国的国情。第五节,通过新兴能源促进政策的经济分析,研究制订新兴能源促进政策的意义。  第三、四、五、六章构成本文的第二部分。分别从新兴能源的产业特征、成本及定价、投融资等方面展开论述和个案应用。  第三章对新兴能源产业的经济性进行分析。第一节利用ARMA模型考察中国近十年来新兴能源的发展速度符合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肯定这一时期中国的新兴能源政策。第二节和第三节分析中国发展新兴能源产业的现状、新兴能源产业化的运行模式、制约因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核心技术、资金和人才、政府政策法规及协调机构是现阶段制约新兴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第四节利用波特的钻石模型来分析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对经济发展各层面的互动影响。  第四章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新兴能源产业进行分析。第一节分析风电产业的经济特性、战略重要性及其相当突出的成长潜力,将内蒙古风电产业作为案例,分析当前风能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分析太阳能光伏产业巨大的成长潜力,中国光伏产业的原料和产品都严重依赖国外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盲目扩张等主要问题。第三节分析中国生物质能产业的现状及其巨大的成长潜力,中国生物质能产业与国外的差距及中国存在的原料问题等。第四节分析中国核电产业迅速扩张、核心技术缺乏、铀资源的现状等问题,对核电产业链进行经济性分析。第五节总结各类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的共性:大规模集中利用与分散利用相结合,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鼓励投资并设立市场准入制度。  第五章分析新兴能源开发的成本及定价。第一节界定新兴能源成本的概念。第二节分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产业的成本。第三节总结出各类新兴能源电力成本形成的共同特点。第四节分析国外关于新兴能源电力价格的形成机制,总结出新兴能源电力价格形成的国际通行原则。分析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几种新兴能源电价形式:固定电价、招标电价、议价电价、绿色电价和市场电价,研究各种价格机制和政策体系对中国的适用性。第五节和第六节分析中国的新兴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方法、基本原则和政策体系,总结出第七节中国各类新兴能源产业在近期、中期和长期应该采取的不同的电价形式。  第六章分析新兴能源发展的投融资。第一节和第二节分析中国新兴能源产业的投资现状、资金缺口及形成原因。第三节分析政策对新兴能源投资的影响。第四节通过分析新兴能源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资金需求的特点及融资策略,第五节提出填补新兴能源行业资金缺口的对策建议。  第七章为本文的第三部分,对中国新兴能源发展战略的再认识。对中国当前以《可再生能源法》为纲要的新兴能源发展战略方针的贡献和缺憾进行分析,进而在实践层面分析在中国推进新兴能源发展战略的现实困境,最后,在前述各章的理论探索基础上,对中国新兴能源发展的战略进行初步构想。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和重要性都在不断提升。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是多渠道的,有利率、信贷、汇率和资产价格渠道,其中利率
公司治理的问题由来已久,商业银行自身的公司治理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也逐渐成为公司治理领域关注的热点,但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研究。本文
创业板的建立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对我国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创业板正处在高速扩容的建设初期,其基本特征尚未成型,截止2010年2
学位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收入增长最快、最有生机和活力的产业之一,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全
国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但一直不被主流经济学所重视。直到欧元区成立以后,尤其是近年来欧元区经济体内部成员之间发展差异日益加大,关于统一货币政
贷款的定价是西方银行业很悠久的研究课题,从最早的供求决定论到信贷配给理论到最近的RAROC基于风险的利率决定理论,都是西方理论界对如何为银行贷款定价所做的理论研究。在我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后,人们开始更深入地思考经济金融风险背后的原理。本文试图从“三周期”与经济周期动态强化机制的角度,来探讨经济金融不稳定性的
随着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古老的金融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银行卡为代表的电子支付工具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取得的成功典范之一。近十年中
权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证券,于1911年诞生于美国之后在欧洲各国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以香港地区、中国内地为代表的亚洲权证市场发展迅猛。2004年,香港联交所以673.37亿美元的权证
财税政策是一国公共政策之基石。过去30多年里,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政府治理改革的浪潮中,发达国家的政府审计机关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帮助政府摆脱财政困境与信任危机,纷纷对本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