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变暖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在我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逐渐增多,建设量逐渐增大,在建筑建造、使用以及拆除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因此,发展城市的低碳建筑,降低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意义重大。而对于低碳建筑的评价,仅止于定性的角度显然是不够的,必须量化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构建低碳建筑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本文研究了量化建筑碳排放量的方法,总结了两种测算模型和一种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例研究。量化建筑碳排放量涉及到的计量生命周期包括: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建筑运行维护以及拆除回收四个阶段,包括了直接和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环节。论文对低碳建筑、碳足迹、碳排放系数以及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各阶段碳排放测算边界,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整理出了部分化石能源、材料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制定了建筑施工机械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对比分析了“一般碳排放系数法”和“综合碳排放系数法”这两种建筑碳排放计量模型。本文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GM(1,1)模型的建筑碳足迹预测方法,使得建筑在活动数据采集不全或不完全准确的情况下,对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进行准确的测算成为可能。从定量的角度为低碳建筑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以某幼儿园项目为案例,分别用“一般碳排放系数法”和“综合碳排放系数法”对其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量进行了测算,同时用基于GM(1,1)模型的建筑碳足迹预测方法对其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将预测结果与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预测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说明。研究的结果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相关结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