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动漫自诞生以来一直面临着尴尬的处境:一方面国内广阔的消费市场大部分被日本与美国动漫占领,另一方面,本土动漫制作单位需要依靠政策扶植才得以存活。这种国外动画垄断市场、国产动画全面势弱的现象,不断促使中国动漫走向产业化发展。而随着新媒介力量的推动,动漫产业现已不仅仅是一种基于专业化分工的经济和产业形态,它也受制于社会、文化等各种要素构成的复杂、多维的社会关系网络,这种社会网络结构直接决定了未来国产动漫的竞争力。从历时性发展的眼光来看,上世纪60年代的国产动画片也曾惊艳世界,但此后中国的动画事业逐渐衰落。在经历了文革期间的动画断层与80年代引进动画片的冲击后,中国动漫产业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开始了其复兴之路。目前中国动漫产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并初步完成了动漫资源和创新优势的整合,形成了以渤海湾动漫创意产业圈、长三角动漫创意产业圈和珠三角动漫创意产业圈为核心的发展格局。不过,我国动漫产业的结构和规划并不完善。由于漫画市场的缺失导致产业链前端预测失效,从而无法以低成本的方式对动漫作品进行市场预估。正是由于无法规避风险,动漫公司难以获得电视台、衍生产品制造商等相关企业的支持,以实现融资和分散风险,也无法保障动画片的质量。它们只能通过制作足够长的动画片来达到市场累计效应,并换取国家扶植资金。再加上人才、技术和资金储备等硬性条件的欠缺,整个动漫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发展可谓步履维艰。中国动漫产业要想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各环节风险均摊、利益均分、既相互竞争又互相整合的产业发展链。制度环境、制作团队、播出平台和衍生产品便是其中的具体要素。事实上,社会化与网络化的进程已经为中国动漫产业带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使动漫产品的传播介质、呈现方式以及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报刊、图书、磁带、胶片、光盘介质+物理运输”被如今的“数字格式+网络传输+多种终端呈现”所取代。视频网站、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模式纷纷实践于动漫产业之中,以IP为核心的多元融合性动漫产业正逐渐成为主流文化业态。放眼未来,在不可逆转的全球化竞争中,在社会化网络时代的产业转型中,国产动漫必须走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打造动漫全产业链模式,推行整合传播营销模式,建立专业的动漫产权保护体系,并最终通过产业战略与生产重心的调整,使动漫技术向相关行业辐射,扩大动漫产业的边界,构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大动漫”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