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的代表。如今,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森林砍伐、片段化、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各项威胁,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迫在眉睫。而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评价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维持其服务功能的关键。本研究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内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老龄林内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参照国内外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遵循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针阔混交林样地特点,构建了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两方面,初步选取具有代表性基本评价指标24项,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保留因子荷载较大的指标,最终形成由3个指标层、17项三级指标构成的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接下来,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对保留下来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形成最终的生物多样性评价模型。应用该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域内针阔混交林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100m×100m样地进行生物多样性评价。通过计算4种林分内各项三级指标值,进而求得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多样性总体水平呈现先增大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处于演替阶段早期的中龄林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生物多样性处于一般状态,随着演替阶段的推进,生物多样性指数在近熟林阶段达到最高,接近丰富状态,在成熟林阶段,生物多样性指数有所下降,并在老龄林阶段趋于稳定,生物多样性总体水平处于较丰富状态。本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将为该类型或其他类型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提供参考,为森林监测与保护提供帮助,对于不同演替阶段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分析结果将为森林管理决策中如何使森林向着较高的多样性和更稳定的方向发展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论文从广义角度分析了设计的意义。明确了产品是由核心产品、形式产品、附加产品、形象产品构成的“整体产品”。这成为了贯穿全文的主线。从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和家具设
耐高温的硅酸锆(ZrSiO4)包裹硫硒化镉(CdSxSe1-x)色料制备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因其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镉(Cd),不宜被普及使用。而红色硫化铈(Ce2S3)色料具有色彩丰富,着
各种语言中都有表达颜色的词.不同语言中表达颜色的词,存在数量上的差异.语言学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发现在不同类型语言中,颜色词在各个层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与个性.本
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不仅影响其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导致传输信息的泄露,而且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本研究采用溶液共混法将碳纤维与木纤维高速搅拌均匀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