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艺术手段,在音乐和舞台美术的密切配合下,表现特定的戏剧性矛盾冲突,进而展现人物心态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舞蹈艺术样式。欧美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Ballet),源出于意大利文Balare,即跳舞的意思。它主要通过音乐主题素材、速度节奏、结构手法和交响乐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变换,显示出剧情的进展和转折,从而揭示出情节。芭蕾舞剧分为情节舞剧和无情节舞剧,本文中所谈及的舞剧是俄罗斯现代芭蕾舞剧编创艺术家巴兰钦所倡导的仅用舞动的肢体来完美诠释音乐并将戏剧性体现在其中的无情节舞剧。在现代芭蕾中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被后人誉为“现代交响芭蕾巨匠”的乔治·巴兰钦。巴兰钦在进行舞剧创作的过程中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和新古典主义音乐观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新古典主义舞剧的审美理念——宣扬芭蕾技术至上,排斥不必要的戏剧性和文学性,推崇无情节舞蹈。他所创作的芭蕾舞使所有戏剧性都包含在舞蹈本身,包含在与音乐紧密联系的动作造型中,因此又被称为“无情节芭蕾”或“音乐芭蕾”。巴兰钦主张“舞蹈特有的方式就是用运动中的人体形式关系来激发并感染观众”,他把“纯舞蹈”当作自己作品中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表现手段。巴兰钦在舞剧编创的早期就表现出了塑造“音乐化视觉形象”的审美理念,并得到当时西方美学界的赏识。在巴兰钦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将俄罗斯古典芭蕾的精华与美国的现代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作了上百部风格各异的作品,为世界芭坛创立了新的流派,并为世界芭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巴兰钦的新古典主义舞剧观对其后的世界芭坛乃至现代舞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巴兰钦新古典主义审美理念形成的标志作品——舞剧《阿波罗》的具体分析,总结出巴兰钦在舞剧创作上以塑造无情节舞蹈的音乐芭蕾的审美表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