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连接剂,在氨基化碳纤维上修饰环糊精,并原位电沉积纳米氧化铜/氧化亚铜,形成纳米氧化铜/氧化亚铜/环糊精/碳纤维复合材料(CuO/Cu20/CDs/CFs)。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晶体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电化学技术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环糊精以网状形式包覆在碳纤维表面,其孔径为100±20nm。纳米立方体状Cu20均匀地分布在CDs/CFs表面,原位氧化后可生成刺状的CuO。研究显示:在25。C和pH 5条件下,CDs/CFs对2,6-二氯苯酚(2,6-DCP)最大吸附量可达43.07±2μmol/g,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模型。经365 W紫外光照射12 h后,CuO/Cu2O/CDs/CFs对2,6-DCP的光催化降解率可达87.5%。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氨基化碳纤维和氨基化石墨烯交联在一起,作为复合载体(GNs/CFs).在其表面电沉积普鲁士蓝颗粒(Fe[FeⅢ(CN)6]3,PB),得到普鲁士蓝/功能化石墨烯/碳纤维复合材料(PB/GNs/CFs)。采用FT-IR、FE-SEM、XRD、XPS和电化学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大量粒径约19.32 nm的立方体普鲁士蓝颗粒均匀地分布在GNs/CFs表面。实验考察了水溶液中铯离子在PB/GNs/CFs上的吸脱附行为。在25℃和pH 7条件下,铯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可达81.24±2 mg/g,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过程。在pH 2,0.1 M KCl溶液中,1.2 V下恒电位8 mmin,89.29%的铯离子可被脱附。在最佳条件下,PB/GNs/CFs被成功地用于盐湖卤水中铯离子(137Cs+)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