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各向同性扫描对于翼腭窝结构及其相关通道的完整显示,多平面重组(MPR)步骤,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在显示翼腭窝上的应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ensation 16CT扫描仪行螺旋CT检查,筛选100名无翼腭窝及其通道病变的成人,将其数据由工作站进行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等图像后处理,观察翼腭窝结构及其通道的形态、走行,并测量具体大小。结果圆孔、翼管、蝶腭孔、翼腭管、腭鞘管、犁鞘管在其最佳辨认方位上显示率分别为99%、98%、99%、96%、96%、8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多方位而且直观地显示翼腭窝骨性结构及其通道,能为早期发现相关病变以及为制订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意义翼腭窝及其相关结构解剖复杂、细微、形态不规则,为感染及肿瘤扩散的重要通道,因为部位深在,又有重要的血管、神经穿行,常规临床鼻窦检查难以进入小的孔道发现病变,活检困难,影像学检查成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由于CT检查对骨骼微细结构的高显示能力,易于观察病变引起的骨皮质硬化及密度降低现象,可以早期发现病变通过各管道向其他部位的侵犯,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对病人预后的评估也有重要意义。随着鼻窦内窥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外学者逐渐开始由鼻内窥镜处理包括翼腭窝病变在内的侧颅底病变的探索,于圆孔处高位切断上颌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痛,于翼管处作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顽固性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复发性鼻息肉,于蝶腭孔处夹闭蝶腭动脉治疗严重鼻后部出血及相关部位肿瘤的切除,已经得到较好的成果。术前详细了解解剖变异和病变累及范围成为必需,这样对于影像学检查检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由于CT扫描和后处理技术的泄后,要显示多个方向常需多方位扫描,但是即使加上常规的正冠状位及矢状位也无法完整显示翼腭窝结构及其交通,限制了CT在手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远远无法满足现今鼻窦内窥镜新技术的需要。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所有后处理图像的质量可以保证与原始横断图像完全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观察平面可以选择最佳角度和方位来显示翼腭窝的各个结构,克服了常规图像的局限性。MPR、VR、MIP等重建技术可随时矫正体位不正带来的问题,在任意平面重组,完整显示翼腭窝各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更加有利于临床医生们观察、测量表面结构和骨性结构,并由此成为经鼻腔内镜手术的路径图对于术前诊断和制定介入方案提供了必要的影像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