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矿物光催化介导微生物对退化泥炭地酚-醌转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0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炭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碳汇,在环境保护、调节气候、水文调节、工农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80年以来,伐木、排水、火灾、人工林改建以及气候变暖等原因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破坏,泥炭地退化日益严峻。酚类物质作为泥炭地分解的关键生物化学抑制剂,可通过泥炭地环境和植物群落结构变化来调节其含量,抑制有机碳分解,减缓泥炭地退化。酚类物质由于自身结构上的不稳定,易发生羟基化氧化和亲核加成等反应转化为醌类化合物。目前关于酚-醌转化研究广泛,大多集中在植物表面的氧化作用,关于退化泥炭地中的酚-醌转化尚未深入研究。本实验选取四川省红原县日干乔湿地保护区的3个典型泥炭地生态系统(S1泥炭沼泽、S2沼泽草甸、S3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理化测定和电化学手段相结合对退化泥炭地中的半导体矿物进行分析,探明其赋存情况和电化学活性;研究半导体矿物光催化对酚-醌转化的影响,揭示其关键调控因子;利用电化学手段对电活性微生物-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进行电活性检测,探讨其催化特性;通过研究S.putrefaciens对半导体矿物光催化酚-醌转化的影响,探明其电活性特征及转化状况。主要结果如下:1)退化泥炭地半导体矿物的赋存规律及其电活性特征研究。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XRF)分析表明,泥炭地主要存在Fe、Ti、Mn、Zr、Zn等金属元素,分析矿物组成发现,泥炭地土壤中存在赤铁矿、板钛矿、斜锆石、红锌矿等半导体矿物。通过电化学手段对五个代表性泥炭土壤进行电化学活性研究发现,光电流曲线表现出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光催化性能良好。2)半导体矿物光催化对酚-醌转化的影响研究。对半导体矿物与酚溶液反应颜色变化进行观察发现,溶液呈现“白-黄-橙-红-褐”的变化,其中儿茶酚(PY)溶液变化最为明显,加入Ti O2溶液呈红色,加入α-Fe2O3溶液呈褐色。暗场显微镜(DFM)图像表明,溶液表现出较强的散色光颜色,与水溶液相比,酚溶液中的半导体矿物表面出现悬浮物,可能是由于酚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新反应物在其表面附着形成。通过2,4-二硝基苯肼(DNPH)鉴定,发现有黄色、橙色和红色沉淀(2,4-二硝基苯腙)生成,证明了羰基的生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发现没食子酸(GA)溶液和儿茶酚(PY)溶液中有邻位醌式没食子醌和邻苯二醌生成。3)电化学结果证明了S.putrefaciens具有电活性特征。泥炭地中物种组成在门水平上Proteobacteria平均丰度最高,在科水平上Alphaproteobacteria表现出较高的丰度。S.putrefaciens作为Shewanellaceae科水平上较为丰富的电活性微生物,在培养至30h为生长对数期,该时期生长速率快。差分脉冲伏安(DPV)曲线发现,S.putrefaciens具有较强的电子传递转移的能力。线性扫描伏安(LSV)曲线表明,S.putrefaciens能与电极之间进行胞外电子传递,具有较强的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4)半导体矿物介导微生物对酚-醌转化的影响研究。电活性微生物的胞外产物中存在各种电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特性。DPV曲线表明,“半导体矿物-微生物-酚”体系中存在氧化峰和还原峰,这可能是由于S.putrefaciens与直接参与电子传递相关的细胞色素c发生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LSV曲线和I-t曲线表明,光催化所产生的光生电子可以进行良好的转移和分离,并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分析S.putrefaciens对酚-醌转化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GA溶液和PY溶液反应后有新色谱峰产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和荧光分光光度法进一步分析发现,GA和PY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有邻位没食子酸醌和邻苯二醌的生成。综上,本研究分析了泥炭地中半导体矿物、电活性微生物、酚类物质三者的相互作用,阐述了泥炭地中半导体矿物介导微生物对酚-醌转化的影响,为今后泥炭地碳循环研究打开新的突破口。
其他文献
再生铜熔炼飞灰(简称:飞灰)是再生铜熔炼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其中含有Cu、Zn等有价资源。因此,开展飞灰中Cu、Zn等金属回收,对再生铜行业中有价资源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飞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飞灰基本理化特性、飞灰酸浸与电沉积回收铜、飞灰氨浸体系中有价金属浸出规律以及飞灰矿浆电解回收铜的研究工作,形成了飞灰中Cu、Zn等有价金属高效浸出与Cu的回收技术。论文研究结果将为飞灰中有价资源回
学位
电解锰渣一般为露天堆存处置,在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电解锰渣渗滤液,污染渣库周围生态环境。本文首先对国内某电解锰渣库进行了现场调研,并对渣场中电解锰渣的基本理化性质和浸出毒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测试结果,配置模拟电解锰渣渗滤液。通过室内模拟土壤污染试验,探究电解锰渣库渗滤液对土壤理化性质、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通过室内碳酸盐岩溶蚀实验,探讨在不同水动力和不同溶蚀期龄条件下,电解锰
学位
紫色土丘陵区有良好的光热条件、养分丰富、质地适中等优势,但是土层浅薄、水分容量小、耐旱性差等劣势却限制其众多优势的发挥。紫色土母岩松软且风化迅速,从母岩获取土壤基质是增大容水空间快捷而有效的途径。本研究将粉垄机深耕不乱土层的技术优势与紫色土母岩松软的独特性质相结合,利用垂直超深旋耕粉碎土壤下伏母岩,采用原位动态监测、土壤入渗模拟试验、室内分析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垂直超深旋耕对土壤水分入
学位
纳米二氧化钛(TiO2 nanoparticles,TiO2 NPs)是全球广泛应用的纳米材料之一,大量的TiO2 NPs进入环境后,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潜在威胁。胡敏酸(Humic acids,HA)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土壤环境中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在牧区沼泽土中含量丰富。HA会与环境中的TiO2NPs结合,从而改变TiO2 NPs的性质及其与共存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土霉素(Oxytetracy
学位
肥料调控不仅是提高稻谷产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影响稻米品质的关键措施,深入研究氮素利用及稻米品质对肥料调控的响应,对于稻田水肥调控技术体系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选用宜香优2115和广优2928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两个品种的产量特性、植株氮含量与氮素利用效率、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稻米品质性状、淀粉相关酶活性与基因表达量等,研究水稻氮代谢与稻米品质对氮磷调控的响应差异,为水稻栽培过程中稻
学位
空肠弯曲菌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类胃肠炎的主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其中禽类是空肠弯曲菌的主要宿主之一。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腹泻的重要药物,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弯曲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日益增加。确定病原菌的耐药特征对于抗生素的选择十分重要,然而传统的方法依赖细菌分离与药敏实验,费时费力,而且难以在高丰度的耐药菌株中快速识别出耐药突变的发生。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针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空肠弯曲菌的
学位
埃洛石纳米管(HNTs)是一类具有管状结构的铝硅酸盐黏土矿物,具有相反的内外表面电荷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成本低廉等优势,使得其在载酶催化、环境修复等领域中颇具潜力。基于此,本文以埃洛石纳米管为基材,在对其外表面改性后分别构筑了具有级联催化效应的埃洛石基复合催化剂和具有高吸附性的埃洛石基复合吸附剂,通过一系列矿物学表征、酶学性质或吸附性能测试,考察了各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或吸附性能,以及应用于葡
学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对核能这类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需求逐年骤增,放射性核素铀作为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核能原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状况也愈加严重。植物修复作为治理铀污染水土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修复技术,在应用前景上具有重大潜力。但目前关于利用木本植物修复铀污染土壤的研究还非常缺乏。因此,本文在土壤铀污染条件(50mg/kg)下,研究青杨雌雄株在生理生化水平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来探讨利用青杨
学位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川渝地区生姜茎基腐病病原物,建立基于生姜茎节诱导不定芽的新型种苗脱菌、脱毒技术与高效广适应性的脱毒种苗快繁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川渝地区生姜茎基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从发病生姜茎基部分离的Z5号真菌和从病姜根际土壤分离的S8号真菌对健康生姜具有致病性,BLAST在线比对分析结果显示S8号和Z5号真菌的r DNA-ITS序列与尖孢镰刀菌菌株和卵形孢球托霉的相似性分别为90%
学位
碘-131属高毒性核素,碘-131的强挥发性大幅度的降低了活性炭、涂银活性炭、银铜合金网、银网等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和使用效果。筛选新型碘吸附富集材料对于局部碘污染空域环境等的空气质量提高和保障公众健康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论文通过筛选和包埋复合改性等手段,筛选出具有较高耐碘性能的雅致放射毛霉,制备出高容量的毛霉凝胶海绵吸附剂材料,采用SEM、EDS、FT-IR、TG等物理表征技术和紫外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