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进步是一个国家维持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增长的关键。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当一个国家处在开放经济的环境中,其自身研发投入在提升本国技术水平的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发活动也会借助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对本国技术进步起作用。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相继实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正迅速增大,其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也不断开始显现。如何更好地通过OFDI逆向技术溢出来推动国内技术进步已成为当前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基于吸收能力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调节作用,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和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展开了系统的梳理,并从投资规模、区位分布、行业分布、以及主体构成四个方面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其次,对吸收能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将区域吸收能力划为获取能力、同化能力以及利用能力三个维度,采用改进的熵值法对各区域OFDI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我国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国际R&D溢出模型和拓展模型分别实证研究了我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地区差异性及吸收能力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区域吸收能力存在较大差距。东部地区要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第二、地区技术市场的发展、产出的集聚效应是影响我国区域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且获取能力、同化能力以及利用能力对吸收能力的贡献存在差别,其中,同化能力最大,利用能力最小;第三、我国OFDI逆向溢出效应存在且区域间这种效应存在差异,但与国内R&D资本存量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程度相比,OFDI引致的境外R&D资本存量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还是较小,现阶段研发投入仍然是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第四、地区吸收能力对区域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调节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但大小不一。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