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设计回顾性病例研究对照组,探讨影响CI的危险因素及病例组中不同手术时机行宫颈环扎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从而提高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早期筛查率和诊断率,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预防流产或早产发生的目的。方法:1.选择2017年01月—2019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规律产检且分娩的176例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均为单胎)的临床资料以及随机抽取同期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规律产检且分娩的正常孕妇176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中有18例选择保守治疗,其余158例均为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改良的MacDonald式)治疗的孕妇,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预防性环扎组(n=112)和紧急性环扎组(n=46)。2.回顾性收集及分析孕妇的一般情况和母婴结局: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妊娠方式(包括自然受孕、辅助生殖受孕)、既往妊次及产次(包括人流时清宫术次数、早产史、剖宫产史、急产史、第二产程延长史)、宫颈锥切史(具体锥切方式及锥切组织大小)、子宫畸形(均为双角子宫)、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附属物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其他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阴道炎);环扎指征、环扎时宫颈管情况、环扎孕周、延长孕周、分娩方式、分娩孕周;妊娠结局(流产、早产、足月产、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g)。探讨孕妇发生宫颈机能不全的高危因素,以及不同手术时机宫颈环扎术后临床结局。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可以发现二者在年龄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对比,发现病例组中孕前BMI、流产次数、孕次均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产次(0.57±0.62)大于病例组产次(0.26±0.4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与对照组孕妇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高危因素包括:辅助生殖技术、宫颈锥切史、孕前BMI、多囊卵巢综合征、早产史、急产史、前置胎盘、第二产程延长史、剖宫产史、阴道炎、清宫术史,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可能影响宫颈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宫颈机能不全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RT(OR=0.076,95%CI=0.013-0.458)、清宫术史(OR=0.013,95%CI=0.002-0.069)、PCOS(OR=0.126,95%CI=0.023-0.689)、早产史(OR=28.911,95%CI=4.290-194.861)、宫颈锥切术史(OR=0.205,95%CI=0.056-0.746)、孕前BMI(OR=1.164,95%CI=1.051-1.289)、急产史(OR=0.269,95%CI=0.079-0.920)、阴道炎(OR=0.330,95%CI=0.156-0.700)、第二产程延长史(OR=0.239,95%CI=0.090-0.635)、剖宫产史(OR=0.197,95%CI=0.065-0.595)是影响孕妇发生宫颈机能不全的高危因素。4.病例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比较: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病例组的流产率(14.2%)高于对照组(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早产率(42%)高于对照组(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足月产率和活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低出生体重儿(54.5%)明显高于对照组(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预防性环扎组余紧急性环扎组一般情况及妊娠情况比较:可见年龄、产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宫颈环扎组的孕次、流产次数及环扎前宫颈长度、延长孕周、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高于紧急性环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环扎组的环扎孕周显著低于紧急性环扎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预防性环扎组及紧急性环扎组相妊娠结局比较:两组手术组相比较,预防性环扎组早产率(30.4%)和流产率(7.1%)均低于紧急性环扎组(27.1%和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紧急性环扎组的足月产产率(13.0%)和活产率(71.7%)均低于预防性环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影响宫颈机能不全的高危因素较多,主要包括:辅助生殖技术(ART)、宫颈锥切术史、剖宫产史、清宫术史、第二产程延长史、阴道炎、早产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急产史、孕前BMI,重视有上述高危因素的孕妇的围生期产检,并定期宣教与筛查,提高诊断率,尽早采取治疗措施,改善妊娠结局。2.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在延长孕周、减少流产率及早产率、改善妊娠结局方面优于紧急性宫颈环扎术,因此要尽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改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