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红干椒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成为出口量较大的蔬菜品种之一,并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格局。由于其果实中的辣椒素与辣椒红素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医药等工业中,所以在保证果实品质与产量的前提下,如何增加果实中辣椒素及辣椒红素的含量已成为目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试验以金塔红干椒为试验材料,通过N、P、K肥及微量元素肥料、光照、灌水、间作、植物生长调节剂及采收期等栽培因子对红干椒生长发育、辣椒素及辣椒红素含量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为红干椒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通过N、P、K肥单因子施肥试验以及三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获得较高产量的前提下,提高辣椒素和辣椒红素含量的最优氮、磷、钾的施肥量为尿素:70.27~80.83kg/667m~2,过磷酸钙:56.83~76.16kg/667m~2,硫酸钾:44.33~49.32kg/667m~2。 以Zn、B、Mn三种微量元素单独和混合施用的试验得出:B+Mn处理的辣椒素含量最高,而B处理的辣椒红素含量最高,其它品质也表现为B处理的效果最好;平均最大单果重与产量以施B处理最大。 人工遮光试验证明,红干椒在自然光80%光强下,植株的生育良好,果实的商品性状好,辣椒素以及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而辣椒红素、维生素C及可溶性蛋白则是自然光条件下的含量最高。在实际生产中可适当降低光强以求获得较高的经济性状。 灌水实验结果表明,灌水处理W2(2000ml/盆折合25cm耕层灌水36kg/m~2)与W3(3000ml/盆折合25cm耕层灌水54kg/m~2)的效果最好。说明过多的灌水量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不利于红干椒各项指标的形成,所以适当降低灌水量会使土壤含水量较长时间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从而有利于红干椒品质及产量的形成。 2:2、2:4、2:6米椒间作比例大的处理辣椒素、辣椒红素及其它品质的含量最高,其中各间作处理与辣椒清种相比,辣椒红素含量均低于清种。从红干椒与玉米的产量对比可知:辣椒与玉米的间作模式,符合共同互利原则,随着间作比例的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