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学作用机理及定喘汤与氨茶碱之间的协同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复制大鼠哮喘模型,灌胃给药,观察定喘汤、氨茶碱、定喘汤和氨茶碱联合用药对大鼠哮喘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以及肺体指数、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咆介素-4(IL-4)含量的变化。结果:哮喘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ALF中细胞总数、Eos计数明显增多(P<0.01),肺体指数、血清IgE及IL-4含量明显升高(P<0.01):定喘汤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降低细胞总数、Eos计数、IgE和IL-4的含量(P<0.01);大剂量定喘汤与氨茶碱具有协同作用(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定喘汤治疗哮喘的免疫学调控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免疫细胞产生IgE和IL-4,减轻Eos浸润;定喘汤与氨茶碱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后可加强抗哮喘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前言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呼吸道具有高反应性的慢性炎症过敏性疾病,是由肥大细胞(MC)、嗜酸性粒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IgE是本病的关键所在。支气管痉挛是哮喘发作早期的一个表现,呼吸道炎症要比气管痉挛严重得多。哮喘的另一特点是呼吸道对各种刺激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即呼吸道高反应性(AHR)。经多年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人们认识到从过敏原进入呼吸道,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到出现支气管痉挛、狭窄、阻塞、缺氧,直至出现呼吸困难症状,在整个发病过程中,有多种炎症细胞、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其炎症反应过程。 在治疗方面,人们认识到,以支气管解痉为主的治疗方法不够妥当,控制和消除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才是防止哮喘发作的重要措施。目前最强的抗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的药物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但长期全身应用可引起替代性皮质功能亢进症状,而局部吸入用药带来不可避免的声嘶、口干、白色念珠菌感染、皮疹等副作用及耐药现象。因此,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副作用较小、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定喘汤治疗哮喘具有明显优势及实际临床意义。 定喘汤出自《摄生众妙方》,历代医家常用之于哮喘,有良好的宣肺祛痰、平喘清肺作用,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本实验利用了大鼠哮喘动物模型,观察定喘汤对哮喘大鼠血清中IgE及IL-4含量的影响,并观察定喘汤与氨茶碱联合用药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以及其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旨在为中药防治哮喘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