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判话语分析,也叫批评语篇分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话语分析方法,隶属于批评语言学的范畴。批评话语分析运用了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思想,旨在分析和揭示在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与不平等的权势关系,进而让广大读者意识到语篇中的语言应用与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关系之间的紧密联系。最终实现提升读者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以及培养读者在阅读中批评性分析的意识。 本文从批评语言学的视角出发,针对《纽约时报》对中日钓鱼岛之争的四篇报道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美国主流媒体所代表的美国政府如何看待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以及这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而揭露隐藏在政治语篇之后的意识形态及其政治目的。 本文主要运用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式作为分析步骤,并使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三大元功能作为本文的理论基石。在第一个描述分析的步骤中,作者对语篇中的语言特征从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角度对《纽约时报》中钓鱼岛事件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在第二个阐释分析步骤中,作者对中日钓鱼岛事件语篇中的语言应用与社会惯例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进而阐释新闻报道语篇的生成、分布和消费过程。在最后一步中,作者从社会实践的的角度分析了钓鱼岛事件语篇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进而说明了隐匿在《纽约时报》中钓鱼岛事件的新闻语篇中的意识形态及其与语言之间的联系。 通过分析,作者发现,表面看来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并不是完全公正无偏的,其中难免暗含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取向以及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和权势关系,这与语篇所处的社会历史以及政治语境息息相关。分析显示,《纽约时报》在报道钓鱼岛事件时通过语言工具将中国塑造为负面形象,体现了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从而达到操纵并控制读者思想的目的。鉴于此,作者期望通过对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广大读者认识到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与不平等的权势关系,进而提升其语言敏感程度以及批评阅读意识,从而摆脱媒体对读者思想的控制与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