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浪潮为中国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与高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不相适应,精神文明发展速度相对滞后。物欲的膨胀、精神的匮乏和人情的淡漠,使现代人在现实社会中迷失自我,当前中国的人文精神正面临失落的境地。因此,关注人本身、实现人文精神的回归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对人文精神的概念分析、历史探寻和对比分析等多维研究,为中国当前的人文精神回归找寻方向,并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所启发。 人文精神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和历史的范畴。文章开始首先通过词源学分析,对人文精神进行了概念的界定。然后,通过对人文精神的历史溯源,对人文精神进行了历史的阐释。最后,结合历史和现实,提出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所包含的三个现实内涵:肯定人们的合理物质需要,反对过度的物欲;重视人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关注入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相互关爱。 人文精神的消隐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认为,人文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消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在高扬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对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给予深入地批判,客观上造成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当代社会的割裂。二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现。享乐主义激发人们无尽的物质欲望;自由主义造就极端个人主义;工具理性也不断加大对人文精神的胁迫。三是市场经济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和竞争的运作模式,也不断侵蚀着仅存的人文精神。 要避免当前中国的人文精神危机,就必须从历史中汲取养料。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蕴藏着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人文精神。先秦儒学先义后利的义利观,为我们展现了合理的价值观:“内圣外王”的道德理想为人们提供崇高的人生境界;“仁者爱人”的思想展现了仁爱的人伦关系。西方非理性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宗教精神对人的终极关怀也彰显着人文精神。此外,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异化理论和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无不闪现着马克思本人对人文精神的深刻关注。 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回归现实,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回归必须植根于中国的土壤。中国当前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人的关注,可以说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机制体系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人文精神的构建只有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才可能生根发芽。本文对共同富裕的社会、文明的社会和后陌生人社会的设想不仅顺延着人文精神的历史逻辑,也加入了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考量,两者的结合必将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