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基于Denphi法与AHP法,集中信息学专家、决策科学家、系统综述与指南的方法学专家以及国内权威骨肿瘤临床专家的共识,对影响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相关因素建立专家集体的判断,从而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简明、实用的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以精确化、全面化、标准化评估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严重程度,有效指导其手术方式的选择。
方法:成立预测领导小组,遴选参加本次研究的国内骨肿瘤领域的权威专家。系统回顾、整合影响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相关指标,小范围征询相关专家意见并进行修改、完善,初拟指标体系。设计、分发第一轮专家咨询表,让专家依据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分,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指标的变异系数以及第一轮专家咨询表的信度Cronbachsα。第一轮专家咨询后,预测领导小组召开统计学专家、部分参与咨询的骨肿瘤/骨科专家的小范围专家会议,专家对第一轮咨询统计学结果深入讨论,并结合第一轮专家咨询过程中有关专家的意见,对初拟指标体系进行增删及修改,初筛影响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一级及二级指标。基于此,设计、分发第二轮专家咨询表,征询专家对初拟指标体系中对指标保留、舍弃及修改的意见,让专家再次依据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分,检验专家在两轮咨询中对已保留指标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的变化,计算第二轮咨询表Cronbachsα,并与第一轮进行对比。运用AHP法,建立目标图,构造判断矩阵,计算的单一层次和总层次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再次召开专家会议,就两轮专家咨询结果和各指标的权重展开深入讨论,构建一套简明实用的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
结果:预测领导小组由骨肿瘤专家、信息学专家、决策科学家、系统综述与指南的方法学专家及若干名硕士组成。共遴选32位骨肿瘤专家,分布于全国16个省市。初拟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8个。第一轮发放咨询表32份,回收32份,专家积极系数100%;第二轮发放咨询表29份,回收25份,专家积极系数86.21%。专家权威程度0.87±0.03(范围,0.83~0.91)。第一轮咨询中,病理性骨折、骨皮质破坏程度、瘤体与关节面距离、关节软骨下骨破坏程度取得了较好的专家共识。第一轮专家咨询表Cronbachsα为0.906,信度较高,表明测量结果稳定可靠。结合专家讨论,第一轮专家咨询后初筛一级指标4个,包括病理性骨折、骨皮质破坏程度、肿瘤体积、瘤体与关节面距离,以及二级指标12个。第二轮咨询中,专家对初拟指标体系中对指标保留、舍弃及修改的决定认可度较好。对两轮咨询中已保留指标的评分进行Pairedt检验,无显著差异性。第二轮专家咨询表Cronbachsα为0.911,信度较第一轮增高。AHP法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一致性检验CI与CR均小于0.001;结合专家讨论,最终构建的HU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为:病理性骨折:无病理骨折(2分),病理骨折但无移位(3分),移位病理性骨折(5分);骨皮质破坏程度:骨皮质未侵袭(2分),骨皮质受侵袭变薄但完整(3分),突破骨皮质生长(5分);肿瘤体积:较小体积(2分),中等体积(3分),较大体积(5分);肿瘤与关节面距离:肿瘤未接触关节软骨(2分),肿瘤接触关节软骨但未突破(3分),肿瘤突破关节软骨生长(5分)。
结论:基于信息学、决策学、方法学和临床专家集体判断和共识构建的HU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临床评分系统,涵盖了影响膝关节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诸多重要因素,有望精确评估骨巨细胞瘤严重程度,进而有效指导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此评分系统的信度、效度检验,以及临床验证仍需进一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