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被国家批复成立以来逐渐成为江西省综合实力最强和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同时该区域也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然而,伴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鄱阳湖地区城市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对鄱阳湖地区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①以鄱阳湖地区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经济发展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函数法,对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10年(2001-2010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给出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计算模型,据此划分出耦合协调发展类型。②采用生态足迹理论方法对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20年(1991-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基于面板数据模型以生态足迹度量生态资源投入,与劳动力、资本一起作为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内在贡献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全要素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以及三大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在10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矛盾差异性,各自表现出不同的耦合协调性。其中,南昌市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为良好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景德镇市为初级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九江市为勉强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新余市为勉强协调发展类生态环境滞后型,鹰潭市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生态经济同步型,抚州市的发展类型表现为严重失调衰退类经济受损型。(2)鄱阳湖地区6个城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生态资源、劳动力与资本等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呈现出地区性的差异。南昌、新余和鹰潭属于资本主导型城市,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景德镇、九江和抚州属于劳动力主导型城市,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然而,生态资源要素的贡献率在6个城市中均居于最后,由此说明生态资源要素的使用效率过低。(3)全要素增长率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鄱阳湖地区的6个城市全要素增长率总体水平都很低,说明鄱阳湖地区城市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较低,要素的使用属于粗放型的,这种发展方式不利于该区域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要求。(4)三次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不同,第一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对生态足迹的影响最小。由此可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会有效的控制生态足迹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