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目的是在广大青少年群体心中播下热爱民族艺术的种子,激发他们对民族艺术的热情,以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笔者所在的廊坊市固安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尤其丰富且特色鲜明。笔者在固安一中任教三年,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工作者,被固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深深吸引。固安县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但老百姓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严重不足。如何更好地将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固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中美术课堂有效地融合到一起,学生们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质。这样既使固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又激发了学生们对固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本文分为四章。第1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简单概括与说明,从中总结出具体特点。第2章根据高中美术课堂情况分析固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术课堂的重要性。第3章在问卷的基础上,调查高中学生与教师对固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第4章以固安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为例,对固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中美术课堂的实施策略进行整体分析。结语部分从固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角度,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笔者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应对固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开发、转化和利用,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将其作为美术课的常规教学内容。美术课堂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中美术课堂的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方面,这样教学才会更加顺利。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术课堂的实践,来进一步丰富美术课堂内容。固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中美术课堂,彰显了当地优秀的文化底蕴,既能够提高广大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