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CD45RO+T细胞、CD11c+树突状细胞和CD8+T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浸润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和对预后的指导意义。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记忆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水平,分析围手术期记忆性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并探讨记忆性T细胞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1选取2000年1月至2001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0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石蜡切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D45RO+T细胞、CDllc+树突状细胞和CD8+T细胞的浸润情况,分析CD45RO+T细胞、CD11c+树突状细胞和CD8+T细胞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和对预后的指导意义。2选取2009年6月至2009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7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4天采空腹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记忆性T细胞亚群和树突状细胞亚群的水平,进一步分析记忆性T细胞亚群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同时抽取3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静脉血作对照。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癌结节中浸润的CD45RO+T细胞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组织分化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P<0.01)和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癌结节中浸润的CDllc+树突状细胞、CD8+T细胞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组织分化、TNM分期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P<0.05)。2癌结节中CD45RO+T细胞高密度浸润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低密度浸润组,分别为63.1月与26.5月(P<0.01);CD11c+树突状细胞高密度浸润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低密度浸润组,分别为40.7月与31.4月(P<0.05);CD8+T细胞高密度浸润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长于低密度浸润组,分别为43.9月与31.4月(P<0.05)。预后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CD45RO+T细胞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3胃癌术前患者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胃癌术前患者外周血CD4+和CD8+记忆性T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P<0.01)。胃癌术前患者外周血CD4+和CD8+中央型记忆性T细胞百分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P<0.01)。胃癌术前患者外周血CD4+和CD8+效应型记忆性T细胞百分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P<0.01)。4与胃癌术前比较,胃癌术后患者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胃癌术前(P<0.05);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百分率与术前无显著变化。胃癌术后患者外周血记忆性T细胞亚群百分率与胃癌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术前患者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与CD4+记忆性T细胞存在显著相关性(rs=0.548,P<0.01)6胃癌术前患者外周血CD8+记忆性T细胞与淋巴结转移(P<0.01)和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1);胃癌术前患者外周血CD8+中央型记忆性T细胞与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1癌结节中CD45RO+T细胞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具有相关性。癌结节中CDllc+树突状细胞、CD8+T细胞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淋巴结转移和CD45RO+T细胞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胃癌局部浸润的免疫活性细胞可以预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2胃癌术前患者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胃癌术后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百分率较术前显著增加。提示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负荷有密切关系,减轻肿瘤负荷可以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3胃癌术前患者外周血CD4+和CD8+记忆性T细胞百分率显著多于对照组,提示胃癌抗原的持续存在,机体内产生针对胃癌抗原的免疫记忆,以实现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4胃癌术前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亚群与CD4+记忆性T细胞具有相关性,说明髓样树突状细胞亚群可能参与CD4+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过程。5胃癌术前患者外周血CD8+记忆性T细胞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具有相关性;CD8+中央型记忆性T细胞与TNM分期具有相关性。提示CD8+记忆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胃癌的进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