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127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处遇既关乎未成年人自身身心成长,也关系着社会发展。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未成年人尤其是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将我国罪错未成年人处遇的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践中的困境暴露无遗。当前我国罪错未成年人处遇相关法律法规缺乏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存在罪错行为的分类及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处遇范围界限不明、模糊不清,相关法律法规之间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适用的责令严加看管、收容教养、专门学校进行专门教育等具体处遇措施实践效果式微。处遇措施畸轻畸重,或“一判了之”或“一放了之”。而相关组织机构不健全且缺乏专业性也进一步加剧了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处遇实践的困境。频发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事件使得刑法规制被质疑,刑法对于罪错未成年人尤其是其中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的确是力有不逮。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讨论固然有其合理性和现实性,但也难以将全部罪错未成年人纳入刑法规制之中,只要刑事责任年龄这一概念和规定存在,那么一定有违反刑法禁止的行为但因低于刑事责任年龄而免于刑罚处罚的人存在。从我国未成年人罪错行为的处遇机制和实践现状来看,立足于未成年人主体和未成年人司法的特殊性,探索构建区别于成人司法模式的科学有效、符合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处置规律的分级处遇机制是必由之路也是最佳之道。分级处遇机制的构建,可突破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等单一偏差做法,是未成年人司法研究之新思维、新路径,为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完善和罪错未成年人处遇的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对罪错未成年人进行主体分类和处遇分级,完善教育矫治措施,重塑我国未成年人罪错治理方式,有利于实现罪错未成年人再社会化,推动检察工作改革发展和实现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独立。最高检在《改革规划》中提出了“罪错行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等概念。关于未成年人的概念选择及界定问题,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多有将“少年”、“未成年人”混用之情形,立足我国规范和实践,从法律概念的系统性、准确性和延续性等方面考量,统一适用未成年人这一概念更为适宜。“罪错行为”系一个系统化概念,囊括了未成年人多种越轨行为之内涵与外延,符合未成年人司法政策“提前干涉”、“向后延展”之要求。“分级处遇”则强调教育矫治与行为价值改善,系具有中立性、综合性的价值理论,符合未成年人司法的制度要求。从理论上看,未成年人大脑额叶未完全发育,认知、决策、风险评估等能力存在缺陷,系非理性人,其身心敏感,易受外界影响刺激,寻求冒险,易实施外化的越轨行为,但同时其大脑认知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行为具有矫治性,因此不能简单对其适用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否则容易给罪错未成年人贴上犯罪标签,从而被其所在的群体和社会排斥,久而久之行为人也会对这种社会评价产生心理认同,从而在被排斥的过程中强化其越轨行为,陷入恶性循环。从域外国家或地区的规范及实践来看,多通过专门性立法将少年司法独立,其对少年非行的处遇尤其重视临界预防及再犯预防,并且科学设置教育矫治的分级处遇措施。我国2021年新修订两部未成年人专门法律吸纳了分级处遇的理念,但二者规定过于笼统。我国部分地区积极进行探索尝试,初步确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工作机制、开展临界预防与帮教工作、进行非刑罚处遇措施的整合与创新,为我国构建分级处遇制度提供了经验与借鉴。构建分级处遇制度,必须明确重视临界预防与再犯预防,科学探索和设置教育矫治的分级处遇措施。宏观路径上,贯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深化“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处遇理念,完善专门法律法规,尤其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应当专章设置对触刑行为、犯罪行为的矫治内容,加强处遇规范的衔接性及可操作性;具体设计上,厘清罪错行为和适用对象,将罪错行为范围划分为一般不良行为(虞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警行为)、触刑及犯罪行为等四大类,重构和整合处遇措施,对罪错未成年人适用个别化处遇措施。明确处遇适用对象及范围,坚持以教代刑,强化家庭及学校管理的力度及效果,增设节假日接受专门辅导,国家积极承担监护职责,进行强制亲职教育。结合各地区观护基地实践经验,建立健全社会观护体系,通过立法确定其地位、职能及权利义务。明确专门学校适用对象及细化程序规定。细化专门矫治教育,明确其适用范围,设置专业化和司法化决定程序,落实执行。考虑到当前制定独立的未成年人法典尚不具现实可能性,完善和整合现有规范可行性更强,明确不同处遇措施的程序设定、公检法的程序定位及权责,形成罪错未成年人移送、决定及执行的规范及衔接机制,加强专门机构建设,发挥检察机关在构建未成年人罪错行为临界预防、对处遇措施执行和帮助构建社会帮教体系等方面的监督及协助作用以及在对触未成年人进行程序分流的作用。立足程序正义,构建异议救济机制。此外,还需要加强相关制度和组织机构的建设,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强化后期帮教之有效衔接,实现教育矫治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仲裁制度凭借其灵活、高效的特点,吸引着大量当事人通过仲裁程序化解纠纷。然而,随着民商事法律关系日趋复杂化,侵害仲裁案外人合法权利的案件也大量涌现,如何保护仲裁案外人的合法权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首先应对仲裁案外人进行界定;其次,分析仲裁案外人权利救济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次,针对既有问题提出现行仲裁案外人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方案;最后,拓宽仲裁案外人权利救济途径。首先,仲裁案外人
学位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下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党的十九提出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重申了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之间合作关系的重要性。虽然国家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保护为主,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第三产业的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公园内蕴含各类自然资源,从而成为了重要的旅游开发区。因此,对国家公园适度发展旅游业,禁止一刀切的封闭管理是保护和协调国家公园发展的正确途
学位
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身心和认知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引导,并提升他们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在全环境育人角度下,整合校园景观育人场所,发挥不同场域优势,服务于学科教学,探索情智和自然教育进课堂,将校园户外景观绿化作为学科教学的场所,尝试多维度打造全环境育人场所,总结归纳出校园景观的设计思路,并提出价值重构:融合学生行为培养、景观设计个性多元、推
期刊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知识经济逐步成为主流的时代下,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经济最核心的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存在必然联系。为此,研究知识产权创造对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对于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高新的历史阶段中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建设世界知识产权强国至关重要。长江经济带贯通我国东、中、西部三大板块,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
学位
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个体,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自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和毕业生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毕业生为积累人力资本,找寻满意工作,地域流动和单位流动日益频繁,如何合理引导毕业生流向不仅能够减轻毕业生对就业难问题的困扰,同时可以缓解区域单位人才匮乏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究不同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规律以及其内部机理特征,并在理论指导下分析毕业生就
学位
二十一世纪,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是将重心逐渐从交通运输、货物销售这类实体的传统服务业向金融保险、数据通讯等知识丰富而且技术密集的新兴服务业转移,金融服务贸易行业是其中发展最迅猛的部门。我国金融服务贸易2002年的出口额仅为2.6亿美元,2019年增至89亿美元,期间年均增长26.24%。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受到了服务业规模、FDI依存度、GDP增长率等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论文选用贸易开放度表达自
学位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垄断行为损害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等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件频发。但反垄断实施机制存在执法滞后、缺位等弊端,难以保护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等社会公共利益。反垄断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能弥补反垄断实施机制的不足,保护市场竞争秩序、消费者权益等社会公共利益。我国反垄断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具有夯实的理论基础:其一为法学理论基础,具体有反垄断法的社会本位性、诉的利益扩大、“程序当事人”理论、诉讼信托
学位
保障人类生存与促进人类不断发展的基本活动形式当属消费活动,消费助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同时社会环境的变更也推进了人类消费行为的演变。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以束缚性为特点的发展阶段,消费者十分被动,消费行为受到极大约束;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开始平稳有序地发展,社会环境逐渐宽松,消费者逐渐占据主动地位,约束型的消费行为得到巨大释放,社会人类学的开创者马林诺夫斯基就曾表明,原有的消费秩序将会随新消费
学位
证据作为贯穿诉讼程序的重要桥梁,从启动司法程序到终局裁判都发挥着其应有的正当作用。随着全社会人权意识的增强和科技手段的进步,民事领域逐渐出现的非法证据已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裁判者以居中裁判的地位审查并筛选出具备证据能力和合法性要求的案件证据,从而打击严重侵犯公民私权利的非法取证行为。从刑事诉讼领域逐渐拓展到民事领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寻求人权保障与发现真实
学位
90年代后期,中国的装置艺术日益活跃。中国的装置艺术在当下正在迸发出强大的能量与丰富的面貌,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观念与新话语,给装置艺术带来越来越多新的主题。而装置艺术在我校拓展课程群建设,将课堂乃至课程看成一个整体,从全局上构筑教学框架,把握教学脉络。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以五年级《小盒子大舞台》教学实际为例,并结合装置艺术。具体阐述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巧用装置艺术,让学生在"玩乐"中不断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