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局部脑供血障碍导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TIA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是完全性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先兆,如不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完全性缺血性卒中,危及生命或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TIA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积极治疗TIA是预防脑梗死、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有危险因素的治疗(包括控制血压、控制血糖、降脂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脑保护、针对犯罪血管的支架置入术等治疗。目前仅是经验性治疗,尚缺乏对这些疗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也缺乏对这些疗法的长期随访。/本研究实验设计为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试图通过本研究找到治疗TIA行之有效的、安全可靠的方法,以指导临床。
方法:
1 2005年9月~2006年10月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4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诊断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排除难控制性高血压且血压>180/100mmHg;有近期手术、活动性出血及有出血倾向者;年龄>80岁;有房颤病史者;有严重肝肾疾病,心功能衰竭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单纯头晕无脑干受损表现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晕厥、阿一斯综合症、局灶性癫痫、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内耳性眩晕等。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四组:A普通肝素组、B低分子肝素组、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D阿司匹林组。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根据患者及家属描述的TIA发作过程,记录发作时NIHSS评分(见附表22),并详细记录患者既往史。
2 各组干预措施:A:普通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700-1000U/H持续静脉泵入,每6小时一次监测凝血系列APTT值,根据APTT调整肝素钠剂量,使APTT达正常1.5-2.5倍;B:低分子肝素组给予速碧林5000U经腹部皮下注射,1次/12小时;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给予拜阿斯匹灵100mg口服3/日,波立维75mg口服1/日;D:阿司匹林组给予拜阿斯匹灵100mg口服3/日;各组均连续应用7天后,改拜阿斯匹灵100mg口服1/日维持治疗。
3 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TIA发作频率,发生脑梗死情况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过敏、皮疹、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等),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同时行TCD、CTA、MRA、DSA等检查了解患者血管狭窄情况。
4 终点事件:发生与TIA发作相一致的脑梗死、其他原因引起的临床死亡、药物严重不良反应、观察满3个月、更改其他治疗。
5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Mean±SD),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运用SAS6.12统计软件协助分析处理。
结果:
1 共有147例TIA患者纳入实验,其中男性98例,女性49例,平均年龄为58.6±11.8岁。A:普通肝素组38例,B:低分子肝素组36例,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36例,D:阿司匹林组37例。经t检验、X<2>检验各组患者年龄、性别、高危因素、TIA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时NIHSS评分、用药前最后一次TIA发作距用药时间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各组患者具有可比性(见附表1-7)。
2 在木研究中,一周时无失访,各组临床疗效比较,经有效率的X<2>检验,P<0.05,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两比较: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组与D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D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组与D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抗凝治疗组即A+B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即C+D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别,提示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见附表8-9)。
3 随访3个月时有失访及中途退出治疗者8例,失访率5.4%。其中A组2例,B组1例,C组2例,D组3例。经有效率的x<2>检验,P<0.05,组间疗效比较差别有显著性;两两比较结果同上;抗凝治疗组即A+B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即C+D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别,提示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见附表10-11)。
4 查及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血管狭窄(犯罪血管)的TIA患者87例,A组25例,22组B例,C组21例,D组19例。3个月时的临床疗效比较,经有效率的x<2>检验,P<0.05,疗效差别有显著性。组间疗效比较,A组与B组之间疗效差别无显著性; A组与C组之间疗效差别无显著性;A组与D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别;B组与C组之间疗效差别无显著性;B组与D组之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别;C组与D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别;抗凝治疗组即A+B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即C+D比较疗效有显著性差别,提示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见附表13-14)。
5 无犯罪血管狭窄的TIA患者52例,A组11例,B组13例,C组13例,D组15例,3个月时的临床疗效比较,P<0.05,疗效差别有显著性。组间疗效比较,与有血管狭窄组相同。其中无血管狭窄者共25例,A组7例,B组6例,C组7例,D组5例,经有效率的x<2>检验,P>0.05,疗效差别无显著性。有血管狭窄但与TIA发作不相对应者27例,A组4例,B组7例,C组6例,D组10例,经有效率的x<2>检验,P>0.05,疗效差别无显著性(见附表15-17)。
6 观察近期梗死率结果显示:3个月内梗死发生率:A组1例(2.63%)最低,B组2例(5.6%)。C组4例(11.1%)。D组5例(13.51%)最高(见附表19)。
7 观察近期不良反应结果显示:A组5例,阳性率13.16%,其中出血4例,血小板减少1例;B组1例,阳性率2.78%,为皮肤粘膜出血;C组4例,阳性率11.11%,其中出血2例,胃肠道反应2例; D组5例,阳性率13.51%,其中出血1例,胃肠道反应4例(见附表20-21)。
8 实验中有12例血管狭窄TIA患者经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效果均差,行DSA提示存在明显犯罪血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治疗,随访3个月均未再发作TIA,仅1例出现脑梗死,无出血并发症。
结论:
本研究显示:在减少TIA临床发作方面,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疗效无差别,出血副作用小,综合安全效益比,更值得推荐。12例TIA患者经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效果均差,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随访3个月均未再发作TIA,仅1例出现脑梗死,无出血并发症,提示存在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我们观察时间短,样本量少,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