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作为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地位,也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前提。农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对生态环境依赖程度更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随着经济的进步,各行业迅速发展,物质需求日益增加,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现如今各行业蓬勃发展,如何在“保量”的同时追求“保质”,在经济形势不稳定的今天更加重要。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在资源逐渐短缺的今天,也逐渐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通过研究农业生态效率测算以及关键影响因素,科学的对农业生态现状做出分析,同时为生态效率的提高指明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兼顾经济与环境,更好更快得实现绿色农业,从而实现农业健康稳定发展。本研究以山东省以及17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环境、资源、经济等角度构建期望与非期望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并基于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先从山东省整体出发从规模效应固定与可变两个角度测算生态效率,结果表明:2006年到2018年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尽管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技术起到的推动作用不如预期。同时与普通超效率SBM测算的经济效率对比,结果表明面源污染与农业碳排放确实会降低生态效率。其次,分别对17地市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通过构建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矩阵,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分析效率的演变。结果表明,从整体来看农业生态效率的演化具有稳定性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仍有向高效率状态转移的趋势,说明农业生态的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际生产中应遵循这个规律。最后,将已得的生态效率值作为受限因变量,构建Tobit模型并分析影响农业生态效率因素。结果表明:从山东省整体来看机械化水平、农业结构、城镇化对于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农民收入水平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进一步按照鲁东、鲁中、鲁西北和鲁西南分区域计算结果显示:各地区由于发展条件的不同,识别出的影响因素差异很大。山东省各区域推进生态效率提升应本着因地制宜实施,切忌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