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环境逆差与环境效率的评价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yygs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加入WTO贸易以后,我国对外贸易急速增长,截止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16万亿美元,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在国际分工中却一直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作为贸易大国却始终不是一个贸易强国,粗放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我国资源的大量投入及越来越频发的环境问题,特别是2012年以后国内环境污染问题频发,“雾霾”、水污染、重金属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影响着国人的生存环境,这种以牺牲环境换取高增长的贸易发展模式显得越来越不可持续;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却一直谴责我国对世界资源环境的巨大消耗,要求中国承担生态环境污染的责任,甚至“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也一度甚嚣尘上。在生态环境变化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一员,有必要让世界了解中国在近三十年的对外贸易中做出的环境牺牲、承担的生态压力,对我国贸易背后环境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回应发达国家对我国污染原罪的谴责,也可以为正在进行的绿色贸易转型提供相应研究依据。  首先以隐含“三废”的视角,运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2001-2010年我国贸易环境逆差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贸易引致的国内环境污染问题有一整体性的定量描述;然后为更加全面的反应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针对贸易造成的潜在环境效率改善的问题,本文将隐含“三废”、能源消费等环境要素纳入到出口部门的效率评价体系中,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2001-2010年我国的出口部门的环境效率作了相应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隐含“三废”净出口总量为隐含废水845.27亿吨,隐含废气73.44万亿标立方米,隐含固废5164.65万吨,占我国国内“三废”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1.16%、23.10%、40.66%;2001-2010年基于隐含“三废”测算的我国出口部门的整体环境效率虽呈现逐年改善的趋势,但整体水平仍旧相对较低,基于隐含废气、隐含废水及隐含固废测算的出口整体环境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471、0.427和0.398。为促进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均衡发展,本文分别从制度建设、结构调整、行业调整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产业组织理论中标准的SCP范式假定,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绩效之间存在简单的、单向的、静态的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从而影响企业绩效。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三者之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停止灌注造成缺血,观察37℃和30℃条件下单次5分钟、缺血10分钟再灌注所形成的缺血预处理,对持续180分钟缺血、45分钟再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持续停跳期间每30分钟经主动脉根部灌注St. Thomas晶体心麻液。实验发现,常温下缺血预处理与晶体心麻液相结合对离体大鼠灌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呈累加现象;低温下缺血预处理使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减